-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 第11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 【更多资料关注微博@高中学习资料库 】
明备考方向 握主旨精要 课程标准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3)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4)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本讲主要讲述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逐渐确立、完善的过程以及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在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法律体系也逐渐完备 考纲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形成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
(2)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②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确立新中国的首都、国旗、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3)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4)初步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依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举行。
(3)成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原则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性质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作用: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依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3)含义: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行使自治权利。
(4)实践: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旗)。
(5)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1)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必须坚持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不能独立。
(2)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自治,而不是民族自治。
(3)在职能方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除了行使一般地方机关的职权外,同时行使自治权。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原因:
①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②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表现: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
②从中央到地方的夺权风暴使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
2.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背景:“文革”的教训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2)措施:
法制建设方针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平反冤假错案 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加紧立法工作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成就:
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③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3.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1982年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3)1984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知识体系构建]
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协 区别 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职能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是履行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以及应当由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人民政协的职能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成员产生方式 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县级以上人大代表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政协委员由协商产生,即由上届委员会协商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