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宫廷菜 1、宫廷菜的历史 2、宫廷菜的特点 3、宫廷菜代表菜介绍 4、北京的宫廷菜饭店 围,指主料外圈围上一些时令蔬菜。 镶,指一种原料点缀在另一种原料中。 酿,指各种原料加工后拌在整形的原料壳内。 配,指成菜的原料要成双成对,搭配协调。 宫门献鱼来历 康熙九年(1607年),清圣祖康熙皇帝南下暗察民情,一天,他来了云南“宫门岭”,这是一个十分险要的山岭,岭下有个天然大山洞,洞宽数丈,形如宫门,宏伟非凡。东边是一片山坡草地,西边有一池塘。这日中午,康熙来到池边一家小酒店,经打坐后,点要了“一条鱼,一壶酒”。很快,店家便将酒、菜送上桌,康熙食后感觉很美,并问道:“店家,此菜何名?”答曰:“腹花鱼。”原来此鱼生长于池塘,专食鲜花嫩草,鱼腹上长有金黄色花纹,故有此名。康熙一时兴起,便挥笔给店家写了“宫门献鱼”四个大字,落款为“玄烨”。不久,江浙总督路过这里,见店门上挂着“宫门献鱼”署名“玄烨”的牌匾,大吃一惊,经了解原委,果真是当今天子所赐。自此,消息传开以后,凡路过此处的游客,都要进店尝尝,“宫门献鱼”这道名菜。 红娘自配的来历 清,宫廷每10年招一批宫女,同时遣送超龄宫女,当时有4个超龄宫女,因慈禧用得很顺心,意欲不放她们回家,其中有一个是皇宫厨房厨师的侄女,但是,一个厨子怎敢向西太后进言,于是就想了个办法,做了个“红娘自配”的菜,意欲根据《西厢记》的故事打动太后,她一下就知道这是含沙射影。意思是快放走身边的宫女。太后随既唤来这4个宫女问到;“红娘自配”其意为何?宫女故作不知,慈禧大发慈悲。放了4个宫女。从此,这一道菜不仅作为宫廷名菜,还广泛流传于民间。 八宝豆腐的来历 史载,康熙在一次南巡时,暂住在苏州曹寅的织造府衙门里。为伺候好皇上,曹寅准备了大量山珍海味,无奈不对康熙的口味。 曹寅多方苦寻后,用重金请来了名厨张东宫。张东宫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最后做出一道色、香、味诱人的佳肴。 一、官府菜 1、官府菜简介 2、官府菜代表——满汉全席 3、官府菜代表——孔府菜 4、官府菜代表——谭家菜 满 汉 全 席 简 介 ————————————————————— 满汉全席起兴于清代,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乾隆甲申年间李斗所著《扬州书舫录》中记有一份满汉全席食单: 满汉全席,分为六宴,均以清宫著名大宴命名。汇集满汉众多名馔,择取时鲜海错,搜寻山珍异兽。全席计有冷荤热肴一百九十六品,点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计肴馔三百二十品。合用全套粉彩万寿餐具,配以银器,富贵华丽,用餐环境古雅庄隆。席间专请名师奏古乐伴宴,沿典雅遗风,礼仪严谨庄重,承传统美德,侍膳奉敬校宫廷之周,令客人留连忘返。全席食毕,可使您领略中华烹饪之博精,饮食文化之渊源,尽享万物之灵之至尊。 满汉全席产生原因 “满汉全席”的产生,并非偶然,它是清朝处在上升时期,其国势兴隆在饮宴上的一种体现。而它又是通过乾隆的膳事活动和巡游活动被引发出来。 菜量包括大小共108件,其中南菜54件,北菜54件,满洲饽饽大小花式44道,一席用面粉22.5公斤。分为三阶段,又称翻桌席。 108道菜的含义: 1)是9和12的倍数。 2)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3)祈求和平 4)拆成三天9餐,数目都很吉祥 满汉全席以北京、山东、江浙菜为主。后来闽粤等地的菜肴也依次出现在巨型宴席之上。南菜54道:30道江浙菜,12道福建菜,12道广东菜。北菜54道:12道满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东菜。可惜的是当时川菜尚未流行。如果加入川菜,满汉全席将锦上添花。 满 汉 全 席 分 类 ———————————————————— 满汉全席(一)------------蒙古亲藩宴 满汉全席(二)----------------廷臣宴 满汉全席(三)----------------万寿宴 满汉全席(四)----------------千叟宴 满汉全席(五)----------------九白宴 满汉全席(六)----------------节令宴 蒙 古 亲 藩 宴 此宴是清朝皇帝为招待与皇室联姻的蒙古亲族所设的御宴。一般设宴天正大光明殿,由满族一、二品大臣坐陪。历代皇帝均重视此宴,每年循例举行。而受宴的蒙古亲族更视此宴为大福,对皇帝在宴中所例赏的食物十分珍惜。《清稗类钞*蒙人宴会之带福还家》一文中说:“年班蒙古亲王等入京,值颁赏食物,必之去,曰带福还家。若无器皿,则以外褂兜之,平金绣蟒,往往汤汁所沾需,淋漓尽,无所惜也。” 茶台茗叙 :古乐伴奏-满汉侍女敬献白玉奶茶 到奉点心 :茶食刀切 杏仁佛手 香酥苹果 合意饼 攒盒一品 :龙凤描金攒盒龙盘柱 (随上乾果蜜饯八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