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届高考历史考点核心突破复习课件27.ppt
【思路解析】 本题解答关键是准确理解林则徐关于禁烟奏稿的含义。林则徐认为,鸦片流入可能导致“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并不是由于白银散于国内,而是“漏向外洋”“籍寇资盗”(即为列强增加财源)。显然,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答案】 D 6.(2010年四川卷)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 A.希望以和平方式制止鸦片贸易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解析:注意理解题干材料:林则徐恳请英国女王制止鸦片贸易,反映了以和平外交方式禁烟的希望,A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看出林则徐扩大中英贸易的要求,“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的说法也不合史实,而且林则徐的做法恰好反映了他没有了解英国政治的本质,B、C、D三项不合题意。 答案:A 7.(2012届安徽泗县模拟)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言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提案“伟大”之处在于( ) 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 B.坚决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制止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 D.鼓舞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给了当时的主和派以沉重一击,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反映了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B、C两项表述与事实不符,D项表述在时间上与题干限定不符。 答案:A 8.福建省志记载,民国32年8月30日,福建省航建分会决定献机68架,全省配募捐机1360万元。11月26日,《南方日报》报道:尤溪县捐献飞机13架,居全国县级献机数之冠。从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是( ) A.福建航空事业迅速发展 B.福建各地踊跃支援解放战争 C.福建人民积极支持抗战 D.福建人民支持工业化建设 解析:民国32年即1943年,处于抗战时期,“积极支持抗战”的说法符合题意。 答案:C 【思路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清政府的地方官员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的历史事件。《东南保护约款》强化而非遏制了列强在华势力,A项表述与题干材料不符;“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和“地方实力与朝廷分庭抗礼”的说法,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明确体现,也不合史实,C、D两项不合题意;综合题干材料信息,清政府向各国宣战的同时,地方官员与列强签订条约,说明清政府中央集权遭到地方势力的冲击,即中央集权面临危机,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2.19世纪中晚期中国的反侵略斗争 (1)义和团运动的评价:义和团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条件下兴起的反帝爱国运动。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是义和团运动的主要功绩,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对于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起了一定阻止作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义和团运动属于旧式农民起义斗争,有着蒙昧迷信和笼统排外等局限性。 (2)反侵略斗争的评价:19世纪中期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如: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三元里抗英、关天培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在鸦片战争期间的英勇抗敌、太平天国在反封建的同时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使命、甲午战争中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将士的斗争、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注意理解两个问题:一是这一时期中国军民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多以失败而告终。主要原因是:清朝统治者腐朽、妥协投降甚至卖国;经济落后(赔款加重了这一问题),军备落后;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缺少先进阶级的领导,往往被中外势力联合绞杀。二是尽管这些斗争失败,却使列强不能灭亡中国。对列强的侵略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也是重要因素)。 【例4】 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思路图解】 【答案】 D 二、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931~1945年)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性质、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最具广泛性的民族反帝统一战线,其范围包括国内各阶级、阶层和各民族人民等一切要求抗日的力量,也包括海外华侨等爱国人士。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 (2)中共为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努力 制定方针 九—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不断加深,中共逐步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并召开瓦窑堡会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