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完善
鱼 杰
【摘要】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民法中的一个新的制度,3月10日公布实施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她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规定了精神损害的民事责任,特别是损害的赔偿抚慰金的确定,是非常进步的,但这次司法解释的出台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在此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精神、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
act Abstr: The moral damage compensation system is a new civil law system, March 10, promulgated the spirit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ort liability for damages of several explanations, she defined the moral damage compensation system range; provides for civil liability for mental harm, especially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damages solatium is very progressive, but this time the introduction of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re still some issues that need further study,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on this.??Keywords: spiritual, mental damage, moral damage compensation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
字典 - 查看字典详细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为《解释》),自公布施行以来,打破了我国法律界对精神损害赔偿众说纷纭、适用各异的局面,对我国适用民事法律有效调整社会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在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方面继民法通则以后的第二个里程碑但基于精神损害赔偿富于争议的历史沿革,探讨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基础,对于正确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二)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最高法院《若干解释》第6条规定:“当事人在侵权诉讼中没有提出赔偿精神损害的诉讼请求,诉讼终结后又基于同一侵权事实另行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据此规定,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只能在侵权诉讼中一并提出,若出于疏忽或懈怠,即将失去法律的保护。
(三)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法官自由裁量的余地过大。
最高法院《若干解释》尽管对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赔偿方式等规范详尽,却缺乏可操作性。如《若干解释》规定以侵权行为所造成的精神损害程度来决定是否予以赔偿,但对何为后果严重却缺乏统一、具体的认定标准。
(四)精神损害赔偿、标准无法确定。
实践中,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是一个最难确定又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列举了六条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定因素,由于列举的笼统和不完善,导致司法实践中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极其不统一,具体到个案中只能依靠法官的自由裁量。因此,同样的精神损害赔偿案件,赔偿数额却有天壤之别。
(五)精神损害赔偿主体不完善。
《民法通则》把请求损害赔偿的主体限制在公民和法人上,而对其他组织和社会团体的诉讼资格未做规定。还有法人在被依法撤销、分立、合并、破产等等情况下,其人身权利是否可以主张?死者的亲属是否可以直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也未明确。在涉及国家赔偿的案件中,侵权的国家机关或工作人员是否可以作为精神损害的赔偿主体和情况下作为赔偿主体未做规定。
六、对于完善精神损害赔偿提几条建议:
1、在法律或司法解释中,应明确界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同时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进行科学界定,从立法上把精神损害赔偿与财产损失赔偿区别开来。规定侵害民事主体的人身权造成精神损害的,侵害人承担以财产赔偿方式赔偿精神损失,以明文方式全面确定我国的精神损害物质赔偿制度。
2、扩大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国首先家侵权应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国家赔偿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是热点问题惩罚犯罪分子,保护社会关系,不能完全达到抚慰功能。民法是私法,通过经济赔偿达到抚慰的作用,补充了刑事处罚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打击和惩罚犯罪人。对于犯罪人来说,精神损害赔偿可以起到惩罚的作用;对于社会上的其他一般公众来说则起到警示作用。因此,应当支持受害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