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科肌腱缝合教案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肌腱缝合原则(Bunnell 1918) 1.保证肌腱愈合而不产生分离 2.不绞勒肌腱 3.肌腱表面无结 4.对肌腱产生较小的创伤 方法:十字交叉缝合 Ⅰ区:手指中节(拇指近节)中点 到肌腱止点(只一条肌腱) Ⅱ区:远侧掌横纹到手指中节中点 (肌腱位于纤维鞘管内, 难处理,效果差) Ⅲ区:腕横韧带远侧缘至 远侧掌横纹 Ⅳ区:腕管区(9条肌腱及正中神经) Ⅴ区:肌腱起始处至腕管前 (前臂区) 肌腱的营养方式 1. 腱鞘区——滑液: 滑液是腱鞘区屈肌腱的主要营养来源,进入到腱鞘内肌腱 的血液供应不起决定性营养作用 滑液营养肌腱的方式:主动扩散 + 滑液在手指运动时被动挤入组织 2. 前臂至手掌区——血液供应: 屈肌腱通过其腱周膜接受周围组织节段性血液供应,肌腱内 血管沿腱束之间纵向走行 肌腱愈合生物过程 鞘外肌腱愈合过程: 纤维支架形成期(第1周) 结缔组织增生期(第2周) 肌腱胶原纤维形成期(第3周起) 吸收期 鞘内肌腱愈合过程( Matthews ) : 肌腱外膜细胞和肌腱实质的腱内细胞具有分裂增生能力,在肌腱损伤后向断端处移动,参与愈合; 也有腱周组织的细胞参与损伤肌腱的愈合过程。 两者参与程度差异和肌腱的受损程度、营养状态、腱周组织完整性密切相关。 一方面要有利于肌腱愈合,另一方面又不要形成有害的致密粘连 肌腱粘连? 机制:参与肌腱愈合的肌腱细胞和腱周组织来源的外源细胞(成纤 维细胞为主)生长成连接成一整体的组织 预防: 无创技术操作(减少腱外膜损伤) 合理的肌腱缝合方法 腱周组织的修复与重建 使用粘连侵入的屏障物 药物使用(透明质酸,二甲基硅油,几丁糖)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肌腱活动) 肌腱粘连预防? 术后被动活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肌腱粘连,无修复肌腱断裂的 危险 术后主动活动:增加肌腱的滑动,减少修复肌腱与周围结构的粘连 (Small 1984,Taras 1996, Tang 2001, Sirotakova 2004), 但必须采用抗张力强的肌腱缝线与肌腱缝合方法, 以减少修复肌腱断裂的危险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肌腱愈合 术后被动锻炼利于腱细胞增生、腱愈合强度,减少术后粘连 术后主动活动更利于肌腱内源性愈合能力的发挥,有利于术后腱愈合强度和速度 肌腱断裂? 改良Kessler缝合法(Silfverskiold 1994, Tang 1994, Robertson 1992) 预防:环绕断端吻合处作连续周边缝合后,可提高抗张强度 多组的、抗张力强度较强的缝合法 双Kessler缝合法 双津下缝合法 多组腱内缝合法:采用三组圈套尼龙线缝合肌腱,增加了肌腱的缝合强度, (Tang法) 但不会破坏走行于肌腱背侧的血循环 Silfverskiold法:在完成Kessler缝合后,在跨越肌腱的断端上加以较为强刚 的交叉编织腱外膜缝合,大大增加了缝合牢度 主要用于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修复,尤其适应于术后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康复活动 肌腱端端缝合原则 肌腱的缝合必须在创面能一期愈合的前提下进行 肌腱在无明显张力下进行缝合 最好有两组或以上独立缝线 缝合材料必须具备抗拉力强,对肌腱损伤小,在肌腱愈合前不吸收 缝合过程中做到无创操作,充分保护肌腱周围组织,始终保持肌腱湿润 缝合较光滑、不绞勒肌腱,不明显破坏分子肌腱的营养,尽量减少肌腱缝合线或线结露于表面 Prolene 普理灵 人工合成 不可吸收 Blooming 工艺 单股 延展性 惰性最强,组织反应极小 永久支撑 表面极其光滑 平滑穿过组织 减少细菌附着 打结后扁平, 更加牢靠 被誉为会说话的缝合线 手外科基本肌腱缝合技术 伸肌腱修复方法 常见肌腱断裂部位的修复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