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隋唐时期教案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时 期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唐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京杭大运河 1.完善制度: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2.科技: 3.艺术: 4.文学: 隋 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2)地方官制:道州县三级 (藩镇割据) 3)选官制: 科举制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曲辕犁、筒车 1)纺织业:私营作坊兴起,官营规模大 2)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瓷陶作品、瓷窑、技术、瓷路 1)商业贸易蓬勃发展,商旅往来频繁(南北、东西、中外) 2)市的发展:坊市制 3)都会(城镇):长安、洛阳、扬州、广州、泉州、敦煌、楼兰等 1)火药 2)雕版印刷术 书法(草、楷书) 绘画(吴道子) 唐诗 传奇小说 2.唐太宗:贞观之治 “三教合一” 1.思想: 北周 北方 南方 蜀 吴 西 晋 东晋 十六国 北魏 东 汉 隋 朝 东魏 北齐 宋 梁 齐 陈 南朝 北朝 西魏 魏 一、概况 隋朝疆域图 581 杨坚 长安 618 杨广 江都 唐朝疆域图 618 李渊 长安 907被藩镇所灭 藩镇割据示意图 五代十国 581隋建立 589隋统一中国 618年唐建立 907年唐灭亡 贞观之治 武则天统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农民起义 隋唐历史发展线索 二、隋唐时期的政治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 ——钱穆《国史新论》 政事堂 职责——特点——作用 1、《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2、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项目 三省六部制 三权分立制 设置目的 分权内容 分权部门 实质 中国三省六部制与西方三权分立制的区别 项目 三省六部制 三权分立制 设置目的 加强皇权 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民主 分权内容 草拟、审议、执行 立法、行政、司法 分权部门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实质 封建社会皇权专制 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 中国三省六部制与西方三权分立制的区别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一条主线: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两对矛盾: 君权PK相权,中央 PK地方 ; 三个方面: 1.中央官制的发展 2.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完善 3.科举制度的变化 四个时期: 秦汉(确立巩固)、 隋唐 (发展完善) 宋元 (加强健全)、 明清(强化) (1)中国古代中央官制 秦: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三公九卿制(围绕皇权各有分工) 汉: 汉武帝设立中朝(决策) 隋唐: 三省六部制(尚中下-执决审)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诸卿 皇帝 唐:三省六部制 秦: 三公九卿制 (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西周:分封制(天子-诸侯 - 卿大夫- 士) 商鞅变法:什伍户籍制,制定连坐法;废分封,行郡县 制,瓦解宗法制,健全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秦:采纳李斯建议,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命) 汉初:郡国并行制 北魏冯太后改革:废宗主督护制,配合均田制,设立三长制(邻-里-党),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