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传统文化的珍品——中国医药学与养生学祥解.ppt

第八章传统文化的珍品——中国医药学与养生学祥解.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 第八章 传统文化的珍品—— 中国医药学与养生学 ★??互动问答 1.你看过中医吗? 2. 你相信中医吗? 3. 你认为中医今后还有生命力吗? (会不会被淘汰?) 4.中药治病见效很慢吗? 5.中药没有副作用吗? 第一节 中医学的分科和理论 及药物学的发展 第二节 中医学派与中医养生学派 第三节 中华医学的文化特点 第四节 早期儒家的养生理论 * 主讲 陈志佳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调查(14677人参与) △ 受访者表示自己“相信中医” 87.8% △ 不过,有趣的是,调查中仅有27.7%的人声称,“如果生了病,愿意首先看中医”。 △ 61.3%的人认为“中医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不乐观”。 由此看来,中医得到了政府和大多数公众的“力挺”。 然而在谈到为什么“相信中医”时,人们给出的理由却不尽相同: △ 74.4%的人认为是由于“中医确实能治好许多疾病”。 △ 41.8%的人则觉得“中医是国粹”。 △ 还有31.0%的人认为“中医的理论让人信服”。 针对中南大学张功耀教授“中医中药是伪科学”的说法,卫生部表明了态度:坚决反对。发言人同时指出, “中西医并重”是中国卫生工作的方针之一。 不能说中药治病的起效时间慢,关键看治什么病。 一般的病见效快,跟西药没有差别。如风寒感冒:药到见效。胡椒治胃寒痛,一会儿就见效。 当然,如果是治疗慢性病,如风湿,虚证,中西医都慢。 不能说中药没有副作用。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所谓“是药三分毒”。所以使用中药也要对症下药,病愈停药。 一、课本要点概览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华厦祖先为了生存和健康,在与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发展起中医药学和养生学。 中国医药学和养生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探索,不断地进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 中国古代医学的分科:(p.233第一段) 一、基础医学理论 (p.234 — p.236): 二、内科学理论 (p.237) 三、外科学及骨科学理论(p.237) 四、妇产科学理论(p.238) 五、儿科学理论(p.238) 六、针灸学理论(p.238) 七、药物学的发展(p.239—240) 一、中医各学派(p241—243) 二、医家养生派(p243—247) 中国历代医家在防治疾病的实践中,博取儒佛道诸家之长,并把养生方法纳入中医学的轨道,从而使养生学逐渐形成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中国传统养生学。    中国医药和养生学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医疗准则。这些准则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文化特点。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救死扶伤精神。(p.247) 2.防重于治、未老养生的“治未病”思想。(p.248) 3.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p.248) 4.阴阳调整的平衡观。(p.249) 5.动静结合的恒动观。(p.250) △ 中国养生的“主静说” (p250二)    *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