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测量不确定度 主要内容 1.概述 2.基本术语 3.不确定度评定过程 4.不确定度评定举例 1 概 述 1、概述 1.1不确定度的重要性 1.1.1不确定度的基本意义 1.1.2不确定度在技术监督中意义 1.1.1不确定度的基本意义 1.1.1不确定度的基本意义 1、不确定度的基本意义 不确定度对人们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极为重要。 人类从学会使用劳动工具改造环境之时起,很早就开始了测量。远古时代,人们为安排农作、狩猎、交换粮食和贵重物品,就在进行时间、距离、面积、体积和重量的测量。测量就有不确定度,随着社会生产、交换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测量范围不断扩大,测量不确定度愈来愈小。 1.1.1不确定度的基本意义 现在,在科学技术中,在生产、商业、贸易、医疗、环保等等中,进行着大量的测量工作,用以认识事物。测量的质量如何,要用不确定度来说明。不确定度愈小,测量结果的质量愈高,水平愈高,其使用价值也愈高;不确定度愈大,测量结果的质量愈低,水平愈低,其使用价值也愈低。 1.1.1不确定度的基本意义 测量不确定度必须正确评定。不确定度评定过大,会因测量不能满足需要而再投资,造成浪费;不确定度评定过小,会对生产与国防造成危害。如我国石油每年出口以千万吨计,不确定度评定不当,则输出石油过多会亏损并增加运费,过少也会赔偿,从而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1.1.1不确定度的基本意义 医疗设备仪表不确定度不可靠,就会使人体承受过大或过小的药量或放射剂量,量过大造成伤亡,量过小不能治病。在航空航天系统中,频率不确定度不可靠会使导航失去联系,燃料重量不确定度不可靠会使卫星或火箭发射因推力不足而失败。 1.1.2、不确定度在技术监督中意义 不确定度与计量科学技术密切相关。不确定度用以表明基准.标准、检定测试、校准的水平,作为量值溯源的依据,并用来表明测量设备的质量,测量过程控制所用的计量保证,就是要保证经过验证的测量不确定度要尽可能小,以满足计量校准或计量检测的要求。 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中,不确定度极为重要。ISO 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Qual— itySystems——ModelforQualityAssuranceinDesign/Develop— ment,Production,Installation and Servicing)中规定,使用时,应保证所用设备的不确定度已知。 在ISO/IECGuide 25《校准实验室和测试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etence OfCalibration andTestingLaboratory)中指出,实验室的每个证书或报告,必须包含有关评定校准或测试结果不确定度的说明。 在ISO/)ECGuide 43《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ProficiencyTesting by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s)中,多处指明不确定度的重要性;如A.2中说,协调者应考虑各参加实验室的不确定度,6.5中说,试验计划报告应包含不确定度,A.16中说,协调者按照不确定度承认指定值等。 很多标准涉及生产、测量,都须讨论不确定度。如ISO 5168研究流量测量不确定度,ISO 14253讨论几何量产品测量不确定度等等。 1.2.1不确定度名称 英文:Uncertainty 法文:Incertitute 德文:Unsicherheiten 俄文:Heoиpeдeлённость 日文:不确かさ 1.2.2不确定度发展进程 400年前,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Kepler)借助于仪器进行天文测量,得以发现行星运动规律,从测量结果比较中,他知道轨道测量中有不确定度。 1.2.2不确定度发展进程 200年前, 工业发展推动了精确测量的发展,机械工具、汽轮机、枪等维修时的零件互换要求考虑制造的允差,并要求仔细考虑测量工具不能精确测量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 1.2.2不确定度发展进程 1927年,海森伯(Heisenberg)提出了不确定度关系(Uncertainty Relation),又称测不准关系。 1.2.2不确定度发展进程 1953年,比尔斯(Beers)在《误差理论导引》(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Error)书中指明:当我们给出实验误差为±0.000 009×10-10。时,它实际上是以标准差等表示的估计实验不确定度。 1.2.2不确定度发展进程 1963年,美国标准局(NBS)埃森哈特(Eisenhart)在《仪器校准系统的精密度与准确度估计》一文中,提出了使用不确定度的建议。 1970年前后,一些计量学者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