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谷皮 silverskin 组成:纤维素、半纤维素 营养成分:较高的矿物质和脂肪 糊粉层 aleurone layer 营养成分:丰富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及B族维生素 碾磨加工时,易与谷皮同时混入糠麸中丢失,使营养价值降低 胚乳endosperm 营养素:大量淀粉、一定量蛋白质、少量脂肪、矿物质、维生素 胚embryo 营养素(胚芽):富含脂肪、蛋白质、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 缺点:在加工过程中易与胚乳脱离混入糠麸造成营养价值降低 大豆低聚糖 种类:水苏糖、棉籽糖——胀气因子 生物活性: 仅被肠道益生菌利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免疫力、降血脂、降血压等 ——益生元 豆腥味 豆类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经脂肪氧化酶氧化讲解,产生醇、酮、醛等小分子挥发性物质所致。 去除方法: ≥95℃加热10~15分钟,再用醋酸处理后减压蒸发 加热、煮熟、烧透后可去除 植物红细胞凝血素 集中在子叶和胚乳的蛋白质中 能凝聚人和动物红细胞 含量随成熟的程度而增加,发芽是含量迅速下降 蔬菜中植物化学物 根菜类:类胡萝卜素、芥子油苷 白菜、甘蓝类、芥菜类:芥子油苷 绿叶蔬菜:类胡萝卜素、皂苷 葱蒜类:含硫化合物、类黄酮等 茄果类: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等 瓜类:皂苷、类胡萝卜素、黄酮类 水生蔬菜:萜类、黄酮类 食用菌:多糖 水果中的植物化学物 浆果类: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多酚类 柑橘类:类胡萝卜素、黄酮类 核果类:多酚类 樱桃:花青素、花色苷、褪黑素等 橄榄:多酚类 仁果类:黄酮类 瓜果类:类胡萝卜素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因富含赖氨酸,与谷类食物可以形成蛋白质互补作用 大豆油是我国居民主要的烹调用油。 * INQ=1,表示该食物营养素与能量的供给能力平衡相当; INQ1,表示该食物营养素的供给能力高于能量; INQ1 表示该食物中该营养素的供给能力低于能量的供给能力 * * (二)畜、禽、鱼、蛋类烹调 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不大,而且经烹调后,蛋白质变性更有利于消化吸收; 无机盐和维生素在用炖、煮方法时,损失不大; 在高温制作过程中,B族维生素损失较多; 上浆挂糊、急火快炒可使肉类外部蛋白质迅速凝固,减少营养素的外溢损失; 蛋类烹调除B族维生素损失外,其他营养素损失不大。 (三)蔬菜烹调 在烹调中应注意水溶性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损失和破坏,特别是维生素C; 使用合理加工烹调方法,即先洗后切,急火快炒,现做现吃是降低蔬菜中维生素损失的有效措施。 三、食物保藏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 (一)谷类保藏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二)蔬菜、水果保藏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低温保藏 气调贮藏法 辐照保藏法 (三)动物性食物保藏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快速冷冻,缓慢融化”是减少冷冻动物性食物营养损失的重要措施 一、概述 食物成分数据库(food composition database,FCD) 一个国家和地区重要公共卫生数据,准确详细地描述农作物、水产和禽肉类等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食物的基本特性、营养素和非营养成分参数,满足人类营养基本需要和生存、提供最基本社会保障和服务的先决条件; 它的研究和发展依赖于食物化学分析技术的进步和营养学的发展。 第四节 食物成分数据库 食物成分系统研究已成为各国重要科研领域 国际粮农组织(FAO)和国际联合大学(UNU)共同成立了国际食品数据系统网络(international network food data system,INFOODS) 以食物成分研究科学为基础,制定了以食物分类、营养素定义、分析方法、数据描述和质量控制为主的工作方向。 我国食物成分数据研究 起源于1928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吴宪教授首先分析了40余种食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能量数据; 1952年中央卫生研究院营养系周启源教授等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食物成分表,包括了293种食物的6种营养素,并于1963年正式出版为我国第一版《食物成分表》; 我国食物成分数据研究 1983年,我国食物成分表已包括1728条食物的16种营养素、12种氨基酸、12种脂肪酸数据; 目前《中国食物成分表》第一册、第二册包括近3000条食物90余项营养成分数据以及部分植物化学物数据,成为世界上原数据最多的国家。 食物成分数据用途 营养调查和监测 食谱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