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重点难点: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危害及义和团与清军爱国将士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 日本一些右翼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 这种观点符合历史真实情况吗?? 明治维新前与后 日本大陆政策 中 国 台湾 满 蒙 朝鲜 日本 亚洲乃至全世界 小日本,大野心! 日本扩军备战 1893年:明治天皇发布《告朝廷臣僚及帝国议会议员诏》,宣布:“拿出宫廷储金30万日元”以充购舰费用,同时要求文武大臣拿出1/10的薪俸购买军舰,从而引起日本举国捐资购舰的热潮,两个月内募集到203.8万日元,相当于当时日本海军军费的1/2.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1883:实施海军8年造舰计划、陆军兵员倍增计划,与中国展开海军军备竞赛。 甲午战争前夕,日本从英国购回世界最新型、最快巡洋舰“吉野号”。 1、战争背景 时代背景:向帝国主义过渡,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日本实行对外扩张,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2)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清政府 腐败无能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894.7.25 1894.9.15 1895.2.2 1894.9.17 黄海海战 丰岛 平壤 旅顺 威海卫 1894.11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实行对外扩张 蓄意挑起中日战争 丰岛、牙山战役 平 壤 战 役 黄 海 战 役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 1894 1895 原因 经 过 结果 ①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二亿——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④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A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助长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巨额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大举外债 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 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讨论:甲午战争的影响有哪些? 1.中华民族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 ⑴甲午战后,中国国势艰危,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 ⑵甲午战争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无能,日本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 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 (2)促使国人觉醒,各阶层纷纷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⑴清政府被迫改革,首先进行军事改革。 3.列强在远东矛盾尖锐 俄国为在中国东北扩张势力,纠和德国、法国“干涉还辽”。 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 清政府: 维新派: 革命派: 农民阶级: 进行军事改革 戊戌变法 暴力推翻清政府 义和团运动 辽 东 ? (1)图中的“渔夫”代表哪个国家? 日本 (2)你知道这幅漫画代表甲午战后的哪一件事件? (3)渔夫虽然丧失了鱼,但在中国仍获取了什么补偿? 三国“干涉还辽” 3000万两赎辽费 (4)俄国为什么要“干涉还辽”? 1.爆发背景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1900年) 资料: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2.口号: “扶清灭洋” 3.概况 4.作用: 反映了——打击了——推动了—— 但它对清政府认识不清,盲目排外也体现了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5.清政府的态度产生变化:镇压——招抚——剿灭 招抚的目的也是为了利用和控制义和团) 结果: 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 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投降卖国 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但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灭洋”具有反帝精神,但笼统排外(无法区分外侵略和外来文明。)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但有一定的盲目排外性 1.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镇压义和团运动 为了进一步侵略瓜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