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教学目的:
第1课 中华文明的摇篮
复兴高级中学 徐宁
[教学目标]
1.知道农业起源的时间中国培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神话传说与重要的考古发现。农业的出现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神话传说与考古发掘与早期历史的关系。阅读教材,了解中华农耕文明产生的时间概况通过老师导读、分析,理解农耕出现对人类历史的意义通过对神话传说和考古材料的分析,认识其与客观历史的关系。
通过了解神话传说,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认识地理环境对农耕文明的影响,原始农耕对中华文明影响通过考古发掘材料的分析,认识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中心,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重点:农耕与中华早期文明的关系难点:史前考古发掘与中华文明起源关系。教学
1.工具改进——新石器
图片一:
【看图思考】你认为图片一所示的新石器时代的工具与原始农耕的产生有什么关系?
(启发学生思考生产工具的进步发展对社会生产力,乃至农业起源的影响。)
生产工具 形状 用途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较粗糙 用于采集、狩猎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精细尖锐 用于农耕生活
【总结】生产工具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农业的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
2.环境的变化
10000多年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的结束,全球气候变暖,欧亚两洲的冰原地区被森林和草原所取代,而非洲的气候也由多雨转为干旱。旧石器时代的不少大型动物数量逐渐减少,适于森林草原地区的小动物和鸟类增多。
环境的变化、气候的剧烈变动破坏了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使人类由采集和狩猎提供的食物大大减少。人类为了适应这一情况,开始改变生产方式鹤生活方式,利用所掌握的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来生产食物。
(二)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中华文明的起源
练习与测评2:除了神话传说外,还有哪些材料能够传达真实的历史信息?
文献资料:图画、文献等。
实物资料:遗址、遗物和化石等。
(结合该题,简单介绍一下历史研究中的二重证据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史学意识和严谨的治史态度,也让学生初步掌握历史研究的一般方法。)
(二)考古发掘:
考古文化遗址的发掘,使中华文明起源的具体情境日益清晰。
【读图分析】:比照姜寨遗址以及这两个墓葬遗址,你能得到什么历史信息?
(通过启发提问的方式,结合不断给出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给出自己的答案。)
【问题一】:对比姜寨遗址中央的公共墓地,以及仰韶文化、大汶口晚期墓葬,你能得到什么历史信息?
早期社会原始平等的关系已经被破坏,私有制出现。
【材料一】:考古人员在对蒙城县尉迟寺史前遗址同时发现的两座 成人墓葬进行清理时,惊奇地发现,同是在大汶口时期的两个成人墓葬,不仅随葬品不同,而且连所埋葬的位置也有区别。考古工作者在东南部探方发现的一个成人墓葬,在目前已经揭露的20件随葬品中,不仅有高规格的蛋壳陶黑陶高柄杯、浅盘高圈豆,还有精致的长颈背水壶等器物。但在另一个属于同一文化层的成人墓葬,却于此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这个墓葬位于北部的探方中,通过对其进行发掘可以看出,除了一副骨架之外,没有任何的随葬品。
——内容修改自中国蒙城网
[资料附录]
图片一: 图片二:
[板书设计]
1
磨制石器
(新石器)
打制石器
(旧石器)
新石器时代晚期
新石器时代中期
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
仰韶文化的墓葬
时间:距今5000~4000年前
特点: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核心: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迁徙、分合、冲突;融合,诞生。
三、探索与争鸣1万年前后,我国先民开始了农耕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完全放弃采集与渔猎。此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虽然我国的一些地区早已进入农业时代,但仍有不少地区依旧处在采集与渔猎时代,而在北方草原和西北荒漠地带,先民们更是长期以游牧为生。
以上说法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它对我们认识祖国的历史有何帮助?
基本符合历史史实。中国地域广阔,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早期文明的特征和发展的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农业、采集与渔猎并存,一方面反映了早期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生产还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需要采集和渔猎来补充食物,另一方也反映先民生活还受到自然环境和传统的习惯的影响。
(通过考古发掘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同时也了解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中心,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
贵贱有别、高下有序的社会等级已经存在。
【材料二】:在大汶口墓地,发现了玉铲、玉锛、玉凿、玉指环、玉臂环、玉笄和玉管饰等;在江苏新沂花厅大汶口文化墓葬中,出土了150件(组)玉器,有琮、琮形锥状器、琮形管、锥、耳坠、串饰、镯、环、瑗、指环、佩、柄饰、珠、管等。安徽含山凌家滩大汶口文化墓地,在三次发掘中出土文物约1200件,其中玉器约600多件,占出土文物总数的50%以上。最多的M4,一座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汉威 HS 7X系列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使用说明书.pdf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二讲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PPT.ppt VIP
- “电—能—碳”模型构建与碳排放预测:以江苏为例进行实证分析.docx VIP
- 《合同风险防控要点》课件.ppt VIP
- 【山东省】DB37T 3366-2018 涉路工程技术规范(高清).pdf VIP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测试题.pdf VIP
- 18DX009 数据中心工程设计与安装.docx VIP
- 10KV配电系统的电流互感器2CT、3CT的比较.pdf VIP
- GB50790-2013(2019年版):±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2019年版).pdf VIP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8章 回归分析.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