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防治1分析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10. 21032回风上山巷道破坏情况剖面、断面图 冲击现场破坏素描图 图11. 21032回风上山巷道破坏情况平面图 冲击现场破坏照片 3.2 事故分析 事发地点属高应力集中区 事发地点受远场采动影响 事发前后有大能量冲击事件 事发地点立柱结构性失稳 事发时有大量气体涌出 2011年11月3日,千秋矿21221掘进工作面下巷发生冲击地压事故的位置埋深760m,煤层厚度23m,直接顶为泥岩,老顶为约500m厚砾岩,底板为砾岩,冲击位置距南部F16逆冲断层98m。煤层上覆岩层平均密度按2500kg/m3计算可得作用在巷道上的自重垂直应力约为19MPa,而F16逆冲断层作用于巷道的近南北向水平应力估计大于20MPa。同时,该掘进面位于这个义马向斜南翼,根据相关理论可知,在向斜翼部,水平应力、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都较小,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均为压应力,最易发生冲击地压。 事发地点属高应力集中区 2014年3月27日,千秋矿21032工作面回风上山掘进巷道发生冲击地压事故时,巷道自下向上由煤层底板穿煤层后沿顶板掘进,如图12所示。该掘进巷道处于二水平大巷上部新回风井筒保护煤柱内,该煤柱东、西、北三面为18采空区,煤柱面积约77万m2,并有近南北向F3-7正断层穿越其中,断层距事故发生巷道位置东84m。 图12. 千秋矿21032工作面回风上山平面图 根据千秋矿井田范围内的地层岩性及构造分布特征可知,事发的21032工作面回风上山掘进巷道上覆直接顶为灰黑色泥岩、致密状坚硬,平均厚度16.77m;下位老顶为中侏罗纪杂色泥岩、粉砂岩、砂岩互层;上位老顶为平均厚度约240m的泥质胶结砾岩。煤层直接底板为含砾砂岩,老底为砾岩、致密坚硬,平均厚度6.7m,底板有一定起伏。巷道平均采深约500m,但由于处在新风井井筒保护煤柱内,其当量采深已接近1000m,按上覆岩层平均密度2500kg/m3,则作用在巷道上的自重垂直应力约为25MPa。同时,该保护煤柱区域内F3-7正断层的存在势必会产生构造应力。 从上述两起典型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位置可以看出,自重应力(包括煤柱当量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包括断层和褶皱)均较大,两者叠加之后导致待采煤层处于较高应力水平,成为了冲击地压发生的潜在主要力源。加之前期采掘面巷道布置不合理,一些小煤柱的存在也加剧了这种冲击危险性。当局部煤岩体中的高应力水平达到极限状态时,外界的一个微小扰动(如局部扩修、放炮等)就可能打破平衡,导致积蓄已久的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甚至发生连锁反应,造成规模巨大的冲击地压发生。 小结 2011年,千秋矿21221掘进工作面“11.3”冲击地压事故发生时,同一采区的21141工作面回采至490m,距离事发位置589m;21172工作面回采至1085m,距离事发位置1398m;21221上巷掘进至890m,距离事发位置382m,21221下巷掘进至715m,距离事发位置73m,见下图13。 2014年,千秋矿21032掘进工作面“3.27”冲击地压事故发生时,二水大巷以上18采区18220工作面回采至462m,距离事发位置830m;21采区21112工作面回采至654m,距离事发位置894m;21032工作面回风上山掘进至回风巷往上85m,距离事发位置20m,21032下巷车场掘进至45m ,距离事发位置88m ,见下图14。 事发地点受远场采动影响 图13. 千秋矿“11.3”冲击地压事故平面位置图 图14. 千秋矿“3.27”冲击地压事故平面位置图 从上述两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两次冲击地压事故发生时,均有两个工作面在回采作业,距离事发地点最近589m,最远1398m,平均927.8m。该距离已远超回采超前支承压力150m的范围,故由这两次冲击地压事故的相关性认为,远场采动应力的影响距离不仅限于回采超前工作面范围,考虑到千秋矿煤层顶板存在的坚硬巨厚砾岩,其致密度、完整性较高,弹性模量大而泊松比小,易积蓄应变能,对能量的传递作用较强,其影响范围半径已超过500m。这是之前所未估计到的! 小结 事发地点立柱结构性失稳 2011年,千秋矿“11.3”冲击地压事故发生地点21221掘进工作面巷道为半圆拱形,巷道净高4.1m,净宽6.3m 。下巷采用锚网索+6317型36U钢棚+大立柱复合支护,事故发生后,290m~460m处巷道中部加强大立柱向上帮歪斜,上帮棚腿向巷道内滑移,巷帮悬移式单体柱发生整体倾倒,巷道高度最低处不足1.9m,宽度最窄处为2.3m,见下图冲击现场立柱倾倒照片。同样地,在此次冲击地压事故之前的8月16日,该巷道内发生一能量为8.3×107J冲击事件,造成300m~320m巷中单体柱向上帮歪斜5根,360m~390m有14根单体柱向上帮滑移,滑移量0.2m~1m,410m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