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高层建筑2要点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悬挂结构 9 .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 楼、屋盖类型 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 6、7度 8度 9度 现浇 5.0B,60 4.0B,50 3.0B,40 2.0B,30 装配整体 3.5B,40 3.0B,40 2.5B,30 注:B为楼面宽度,单位为“m”。 现浇层厚度大于60mm的叠合楼板可以作为现浇板考虑。 剪力墙间距(取较小值) 板柱结构: 2.4板柱—剪力墙结构 钢筋混凝土楼板与柱组成的结构。 减小层高,可提供大的使用空间; 节点抗震性能差,震害严重; 结构刚度小,不宜作为高层建筑的抗震结构。 结构特点: 在板柱结构中设置剪力墙或钢筋混凝土井筒形成的结构形式。 板柱—剪力墙结构 1.应布置成双向抗侧力体系,两主轴方向均应设置剪力墙; 2.抗震设计时,房屋的周边应设置框架梁,房屋的顶层及地下一层顶板宜采用梁板结构; 3.有楼、电梯间等较大开洞时,洞口周围宜设置框架梁或边梁; 4.无梁板可根据承载力和变形要求采用无柱帽板或有柱帽板。 结构布置要点 当采用托板式柱帽时,托板的长度和厚度应按计算确定,且每方向长度不宜小于板跨度的1/6,其厚度不宜小于1/4无梁板的厚度。 抗震设计时,托板每方向长度尚不宜小于同方向柱截面宽度与4倍板厚度之和,托板处总厚度尚不宜小于16倍柱纵筋直径。 当不满足承载力要求且不允许设置柱帽时,可采用剪力架,此时板的厚度,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150毫米,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200毫米; 托板式柱帽要求 6.抗震设计时,板柱—剪力墙结构中各层横向及纵向剪力墙应能承担相应方向该层的全部地震剪力;各层板柱部分除应符合计算要求外,尚应能承担不少于该层相应方向地震剪力的20%。 非预应力楼板 预应力楼板 无柱帽 有柱帽 无柱帽 有柱帽 1/30 1/35 1/40 1/45 5.双向无梁板厚度与长跨之比,不宜小于下表的规定 双向无梁楼板的厚度与长跨的最小比值 由支撑框架和框架共同承担竖向和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框架—支撑结构。 2.5框架—支撑(抗震墙板)结构 框架中设置支撑斜杆,即为支撑框架。 支撑框架 框架--支撑结构 结构特点 支撑框架形成竖向桁架,整体受力性能类似于剪力墙,侧移曲线呈弯曲型,刚度大。 框架—支撑结构为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 中心支撑框架 偏心支撑框架 支撑框架形式 中心支撑框架:更适宜抗风结构 偏心支撑框架: 更适宜抗震结构 消能梁段 特点:墙板预制,现场没有湿作业;与现浇剪力墙相比,墙板刚度较小,与钢框架的刚度更加匹配;预制墙板不承担竖向荷载,仅承担水平力引起的层剪力。 框架-墙板结构:用墙板代替钢支撑,嵌入钢框架而形成的结构形式。 结构特点 2.6筒体结构 2.6.1框筒结构 由四榀密柱深梁的框架围成的结构体系。 框筒为空间结构,抗侧、抗扭刚度和承载力都很大; 适用高度大; 框筒柱的轴力分布出现剪力滞后现象。 柱距大,支撑斜杆横跨建筑的一个面的边长,竖向跨越几个楼层,形成巨型桁架,4片桁架围成桁架筒,形成整体悬臂结构。刚度大,比框筒结构更能充分利用材料。 2.6.2 桁架筒结构 用稀柱、浅梁和支撑斜杆组成桁架,布置在建筑物周边,形成桁架筒结构。 结构特点 用框筒作为外筒,在建筑平面的中心做成 内筒,就形成筒中筒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外筒一般采用框筒,内筒为剪力墙围成的内筒;钢结构的外筒用框筒,内筒一般采用钢框筒或钢支撑框架。 2.6.3筒中筒结构 双重抗侧力结构,侧移曲线呈弯剪型; 外框筒平面尺寸大,有利于抵抗倾覆力矩和扭矩; 内筒有较大的抵抗水平剪力的能力。 结构特点 1. 筒中筒结构的高度不宜低于60m,高宽比不应小于3。 2 .筒中筒结构的平面外形宜选用圆形、正多边形、椭圆形或矩形等,内筒宜居中。 3 .内筒的边长可为高度的1/12~1/15,如有另外的角筒或剪力墙时,内筒平面尺寸还可适当减小。内筒宜贯通建筑物全高,竖向刚度宜均匀变化。 4 .矩形平面的长宽比不宜大于2。 布置要点(一) 5.外框筒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柱距不宜大于4m,框筒柱的截面长边应沿筒壁方向布置,必要时可采用T形截面; b.洞口面积不宜大于墙面面积的60%,洞口高宽比宜与层高与柱距之比值相近; c.外框筒梁的截面高度可取柱净距的1/4; d.角柱截面面积可取中柱的1~2倍。 6 .核心筒或内筒的外墙与外框柱间的中距,非抗震设计大于12m、抗震设计大于10m时,宜采取另设内柱等措施。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框筒排列在一起,即为束筒结构。 2.6.4 束筒结构 建筑平面中心为筒体,周边为稀柱框架 (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