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敦煌书法形式美介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敦煌书法的形式美 美术系  美术学专业   学号 姓名:陆水  指导教师:彭育龙 摘要: 关键词: 自从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以来,古代文书公诸于世,引起了各科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敦煌书法的出土对研究我国古代书法发展史,特别是隋唐,乃至魏晋、秦汉书法艺术发展史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  敦煌地区的汉代遗址中先后出土了约17480多枚汉代简牍,在我国已发现的汉代简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汉代简牍是研究我国汉代历史最珍贵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两汉书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的第一手资料。敦煌汉简的出土,把隶书的成熟期由过去人们公认的东汉晚期提前到了西汉中期,从中看出古隶向汉隶转化的剧变和成熟过程。汉简书法承上启下,开启了后世的楷、行、草书。  敦煌书法,从西汉的汉简书法始,到清末的碑碣书法止,时代久远,数量巨大,书体多姿、笔法变异、风格奇巧、功力深厚,令人叹为观止,是中国书法史最珍贵的历史资料。十六国时期的敦煌书法()北魏和西魏时期的敦煌书法北周时期的敦煌书法隋代的敦煌书法初唐时期的敦煌书法盛唐及中唐吐蕃时期的敦煌书法晚唐张氏归义军时期的敦煌书法五代及北宋曹氏归义军时期的敦煌书法 敦煌书法历经几个时代,内容丰富。各个时期产生了众多书法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多样,形式多变。但总的来说绝大多数在五种书体之内,是研究书法艺术的重要参照。 1.1 草书 敦煌是草书的发源地,东汉晚期的“草圣”张芝、“亚圣”张昶“兄弟二圣”和西晋“章草宗师”索靖均为敦煌人,因此敦煌有着草书传统。敦煌草书一般都比较注意横势,但没有明显的波磔挑法,每个字的收笔大多往里向下,接近后来的今草,但不作牵丝连贯,字字独立。优秀的作品不胜枚举,如《释门范文》,《大乘起信论略述》等等。 《文心雕龙》在敦煌书风中比较特别,点画劲利,金缕之妙,细比毫发,结体瘦长,筋骨俊爽,欧阳修论书诗云:“书无俗韵精而劲,笔有神锋更老齐”是不可多得的敦煌书法草书精品。 1.2行书 敦煌文献中的行书墨迹数量众多,用途广泛,不仅用来抄写经文,还应用于一些辅助性经籍注释、疏义、略述及寺院的经济文书等许多方面。 敦煌行书以行楷较多,行草相对而言较少。行楷的代表作品,依照时间顺序,一个是西凉比丘德祐于405年所写《十诵比丘戒本》,大约与二王同处一代,书法特色突出绝世,称的上是珍品;第二个是西魏大统三年(537)的《东都发愿文》,作者是令狐望族令狐宝,书法世家成员,行笔洒脱畅通,线条飘逸秀美,是南北朝时期稀有珍贵的行书墨迹。 1.3楷书 敦煌书法的楷书经历了初中后期,也就是萌芽,成熟,鼎盛三个阶段。初期楷书从隶书演变,不脱隶味。中期是楷书的成熟期,受南方书风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书法偏向工整秀丽。后期是楷书的鼎盛与蜕变时期,这一时期的书法都是标准唐楷面貌,技巧形式完美无缺。以“不”子为列,初期“不”字(选自甘肃敦煌博物馆藏《法句经》图1)横画写法和隶书写法类似,是水平的右边没有向上抬,左细右粗。竖画上粗下细,末尾作悬针。撇画重按起笔,末端回转牵丝,整体如刀又如斜锥。点画迅起猛收,形如尖石。整个字的特点除了平正飘逸和劲俏之外就是左细右粗,左轻右重,左收右放,给人一种雍塞沉坠之感。 图1《法句经》局部 中期“不”子(选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图2)图横画微微往右上抬,左右均衡。竖画形似铁棍不胖不瘦,两头圆浑。撇画细长如弯刀状。点画起笔轻细收笔回顿,如柳叶状。整个字工整秀丽,平直。后期“不”字(选自《汉书·萧望之传》图3)横画自左往右向上倾斜,竖画作标准垂露竖,撇画细长,点画圆浑。整个字是标准唐楷,起承转折分明,结体略长,四平八稳,分间布白极其匀称。 图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局部 图3《汉书·萧望之传》局部 1.4篆书及其他杂体 相比较来说,敦煌书法中的篆书墨迹存世希少,只发现几页残卷,这里便借以《千字文残卷》作为代表。《千字文》是南朝梁周兴嗣撰写的集识字、习字为一体的字书教本,一直以来以王羲之第七世孙、寺僧大书家智永以真、草二体所书的本子最为著名,敦煌文献中即有前述的《蒋善进临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但篆书《千字文》罕见。此残卷的发现,称得上填补了隋唐间《篆书千字文》仅只史乘载述而无迹鉴的空白,具有重大的意义。此残卷给人一种好像见到战国时期楚系文字中的《岣嵝刻石》般的感觉,同样的可用“奇诡异常”来作评论,有的学人称它为“篆书奇字”,就是因为其书写奇特出众,甚至还杂有民间迄今流传的“蚊脚篆”、“香炉篆”等俗篆的意思;其中的“丹青”两个字又简直是楷书写法,所以真当为旷世奇特之书了。 敦煌文献中有一元代至正八年(1348)的莫高窟

文档评论(0)

风凰传奇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