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師佐藤學-真正的教育是所有人一起學習.doc(122kb).doc

教育大師佐藤學-真正的教育是所有人一起學習.doc(122kb).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大師佐藤學-真正的教育是所有人一起學習.doc(122kb)

教育大師佐藤學:真正的教育是所有人一起學習 2012-04 親子天下雜誌33期 作者:賓靜蓀 東京大學教育學研究科教授佐藤學,是日本教育界的大師級人物。他針對日本教育中孩子失去學習動機、不知為何而學、「從學習逃走」的問題,提出以「學習共同體」為目標的改革做法。 精彩重點 特別企劃精彩重點:上學,加速學生「逃離學習」 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親子天下12年國教系列講座,報名中! ◎【投影片下載】日本教育大師佐藤學 學習共同體教改奇蹟完整呈現 東京大學教育學研究科教授佐藤學,是日本教育界的大師級人物。他針對日本教育中孩子失去學習動機、不知為何而學、「從學習逃走」的問題,提出以「學習共同體」為目標的改革做法。 和一般大學教授不同,他不僅建立理論基礎,更親力親為,以每週參訪兩、三所學校的行動力和紀律,直接進入教室觀課,和學生、老師、校長面對面討論、改進,三十二年如一日,累積了一萬間教室的現場感。 今 年六十歲的佐藤學博學多聞,長期關注日本和東亞國家教育,同時擔任日本內閣學術會議人文社會部部長,召集各界精英提出社會政策建言。儘管行程滿檔,他對教 育本質和問題的見解總能一針見血。無數老師和校長在他的理念中實踐出畢生追求的教育理想。他的著作成為許多老師的必讀聖經,他的熱情更感動許多教育工作 者,願意成為推動「學習共同體」的左右手。以下為專訪摘要。 - - - Q:你在多年研究中發現,東亞國家中小學生有「從學習逃走」的現象,學力下降是共同的教育危機,現在最嚴重的教育問題為何? A:日本九○年代開始有「從學習逃走」現象,十年後,東北亞國家也陸續發生,這是因為競爭太過激烈。我們看到學生在家自主的學習時間減少,對學習的欲望也嚴重缺失,我們在各種國際性的學力調查中都看得出來。 這有一個時代背景。西方國家花了兩、三世紀達成的近代化和經濟發展,東亞國家 在一個世紀、甚至半世紀內就達到了。東亞國家現代化過程被急速壓縮,所以教育必須非常有效率,於是發展出以考試升學為主的方式。考得愈好、學歷愈高、找到 愈好的工作,就能脫離原有社會階層和環境,教育成為孩子往上爬的手段。 二次大戰後的六十五年間,日本、台灣、韓國、中國、香港、新加坡經濟 發展非常快,日本經濟發展在八○年代達到顛峰,然後進入停滯狀態,其他國家在十年後也達到發展高峰。現在除了中國之外,也幾乎進入停滯狀態。由於學校變成 求得高分的地方,父母希望孩子得高分、有好工作、有高收入、進入高的社會階層,或發展得比父母更好。但在經濟高峰之後,其實社會環境改變了,得高分的孩子 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做一輩子。但孩子受教育的動機還是為考試,考試又造成教育中的競爭。我小的時候,日本孩子們擁有世界第一高的學習欲望,但現在變成世 界最低,台灣、韓國也是如此。 也因此,面對未來,教育的目的應該改變。以前是為考上好學校的競爭教育,現在應該是民主主義的共生教育。我在三十年前提出東亞共通的教育問題,建議用「學習共同體」的方式改革教育,但沒有人相信。我認為東亞國家有三個問題非解決不可:競爭教育要變成共生教育、量的教育要變成質的教育、有目的的教育要變成有意義的教育。與其讓孩子為考高分、找好工作去學習,不如讓他知道學習的本質不是為進好學校、賺更多錢,而是學習對自己的人生有何改變、對社會發展有何貢獻。 Q:台灣、日本都有教育改革,希望學生從考試壓力中得到釋放,能夠快樂學習,但為何快樂學習還是不能減輕從學習逃走的現象,反而造成學力下降? A:一定要告訴學生學習的價值、知識的意義,不是為考試,如果學生不知道學習的意義,教育不會改變。只減少考試、學習內容,但不教導學習的價值或學習經驗,孩子沒法得到相對的快樂。日本的改革發現,很多老師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提升自己和孩子的學習,教育就有了新的發展,對孩子的學習動機的確有幫助。 只減少學習內容、考試壓力還不夠,最根本是要提高教育的品質,保障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權益,孩子長大後才可以共同參與建立民主社會。這是全世界公立教育的最初目的。 但東亞國家教育的特徵卻是,學校教育為了國家利益服務。學校早期是為宣傳國家利益,提升國家經濟,日本以前也是。二次大戰後日本經歷民主化,但其他國家到八、九○年代才真正民主化,但教育和民主的連結還是不清楚。要改革教育,我們一定要把教育原來的目的和機能拉回來。教育的目的應該不是服務國家利益,而是幫助每一個公民的自我實現。 Q:「學習共同體」牽涉到思想改變,而非僅技術改變,實踐的核心和精神為何?學校要如何轉移教育典範? A: 我這三十二年來,為推動「學習共同體」,每週參訪兩、三所學校,總共訪過兩千五百所學校,剛開始的一千所學校都失敗了。十五年前在濱之鄉小學實際做出來, 當成前導校,證明「學習共同體」是可行的,當時把所有人都嚇壞了,因為他們都不相信這樣的學校可以成功。 簡單來說,「學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