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耐久性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注意区别:碱性集料和碱活性集料 碱性集料——沥青混凝土;结合力强,抗水剥离能力强; ,1990年前后,我国也有很多AAR破坏的报道,事故发生地遍布北京、天津、山东、陕西、内蒙古、河南等地,破坏工程涉及立交桥、机场、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铁路轨枕、一些工业和民用建筑。AAR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碱骨料反应在混凝土中产生的破坏难以阻止和修复,且会加速其它劣化因素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造成更为严重的事故,因此被称为“混凝土的癌症”。半个多世纪以来,己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大量混凝土工程的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 相对湿度是多少?潮湿环境,有充分的水分或湿空气的供应。 (内部湿度低于80%时,AAR会停止; 内部湿度低于75%时,AAR无法进行)。 外界环境中带入的碱主要是指混凝土工程建成以后,从周围环境侵入的碱,尤其是海工港口等结构中由海风、海雾、海水侵蚀带入的碱,以及寒冷地区冬季在城市的桥梁公路喷洒除冰盐防治路面行车打滑时碱离子会渗入混凝土结构中,引起碱骨料反应破坏 * 德、英、加拿大、日本规定碱含量限制为:3.0kg/m3; 新西兰:2.5kg/m3; 南非:2.1kg/m3 ASTM美国材料协会 CSA加拿大材料标准 很多早期遭受AAR破坏严重的国家,为预防碱骨料反应的发生,都很重视活性骨料的检测和鉴定,并各自建立了相应的检测标准和规范,现也已形成一整套AAR活性骨料的检测方法。下表列出了各国检测标准对应的AAR检测方法: 其中岩相法适用于所有骨料(包括硅酸盐骨料和碳酸盐骨料)的初判,混凝土棱柱体法适用于所有骨料的鉴定。砂浆长度法、砂浆棒快速法、化学法均适用于对硅酸盐骨料的判定 但化学法目前已基本不被使用,需结合砂浆长度法或砂浆棒快速法才可作出定论。岩石圆柱体法适用于对碳酸盐骨料的判定。 岩相法检测骨料是否为活性骨料是速度快,可直接观察到骨料中的活性组分,岩相鉴定的结果对其后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有重要指导作用,一直作为骨料碱活性鉴定的首选方法。但是该法属于定性分析,得不到活性组分含量与膨胀率的定量关系,不能作为最终判据。该方法适用于确定碱活性骨料的种类和数量。 化学法适用于对骨料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该方法的缺点首先在于非SiO2物质如碳酸盐、水化硅酸镁、石膏、沸石、粘土矿物、有机物、铁的氧化物和铝酸盐等对结果的干扰,大量实践指出,ASTM C298方法能够成功鉴定高碱条件下快速膨胀的集料,但是不能鉴定由于微晶石英或变形石英而导致的众多慢膨胀集料,因为这些集料的SiO2溶出量和碱度降低值都很低。另外还发现,ASTMC298的判据不确定。加拿大标准中已率先取消了化学法。RILEN技术委员会TC-106也认为ASTM C298是不可靠的,因此在采用化学法测骨料碱活性时需要特别注意该方法对骨料的适用性。 测长法包括检验ASR活性的砂浆棒法和快速砂浆棒法、检验ACR活性的岩石柱法、检验长期ASR和ACR活性的混凝土棱柱体法 压蒸法和快速砂浆棒法主要适用于硅质骨料碱活性的快速测定。 快速砂浆棒法由于提高了反应的温度和碱度,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评价集料的碱活性,满足了工程对进度的需求。但由于所选择的试验参数和条件与集料所处实际环境有差距,其集料的检测结果与实际工程使用记录有出入。该方法被RILEM作为快速检测硅质集料的方法。 混凝土棱柱体法适用于硅质以及碳酸盐骨料的碱活性测定,比较符合工程实际,但是试验周期长,适合对骨料碱活性做长期检验。 我国最初检测骨料碱活性的标准有两种:一是行业标准JGJ52-92,93所规定的膨胀测长法,类似于ASTMC227的40℃砂浆棒法,需半年时间才能出结果;二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规定的CES 48:93中所采用的150℃压蒸法,仅需一天就能出结果,但由于高温高压改变了水泥水化条件,与实际有一定差距。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快速砂浆棒法。 碱骨料反应是水泥、含碱外加剂和环境等释放的可溶性碱(钾、钠)溶于混凝土孔溶液中,与骨料中的活性矿物成分在混凝土硬化后逐渐发生的具有膨胀性的化学反应。反应产物膨胀产生内应力,会导致混凝土膨胀和开裂。 该反应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孔溶液具有足够的碱,骨料中有相当数量的活性成分,能得到足够的水分。 1955年加拿大的安大略省首先发现。 1955年加拿大的安大略省首先发现。 混凝土中碱的存在是AAR发生的必要条件。混凝土孔溶液中K+、Na+和0H-浓度便低于临界值,AAR难于发生或反应程度较轻,不足以使混凝土开裂破坏。近年来由于追求混凝土高强度,单位混凝土水泥用量增加和多种早强外加剂使用,限制混凝土碱含量愈加困难。对存在外部碱源的混凝土工程,如海工混凝土、暴露于盐碱地和使用去冰盐的混凝土工程,即使碱含量较低也可发生AAR; 使用非活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