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论文)农村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初稿
农村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丹阳为例
摘 要
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被赋予了时代的重任,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可选道路,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农村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但是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出现诸多问题,对此,通过对丹阳地区农村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有效地化解这些时代性问题,必须深入到乡村社会的经验逻辑中,通过经验的比较分析,探索适合各地发展的多元新型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策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现状
1.4研究内容
1.5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概述
2.1新型城镇化的概念界定
2.2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2.3新型城镇化的特点
第三章 丹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与成因分析
3.1丹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条件与现状
3.1.1丹阳新型城镇化建设条件
3.1.2丹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3.2丹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
3.2.1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3.2.2缺乏科学的规划,规划布局不合理
3.2.3建设规模小,功能不健全,基础设施不配套
3.2.4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度性因素依然存在
3.2.5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资金短缺
3.3成因分析
3.3.1客观原因
3.3.2主观原因
第四章 丹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4.1提高认识,加强新型城镇化的规划工作
4.2完善新型城镇化的相关制度
4.3进一步完善新型城镇化的多元投资机制
4.4增强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5按经济区域合并乡镇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 谢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的标志、动力和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涵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城乡文明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新型城镇化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也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如果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那么没有新型城镇化也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聚集(产业、人口聚集)。通过聚集产生较高的经济、社会、文化要素的配置效率,从而不断推动经济规模的扩张、不断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不断创新发展方式,使城市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综合体现。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以空间换财富、以空间换速度、以空间换资源、以空间换生态”。
1.2研究意义
农村新型城镇发展是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村人口,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城市化,也有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镇是我国城市体系的中坚力量,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目标,是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城镇是“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搞好小城镇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由于几十年的计划 经济体制形成了“先进的城市, 落后的农村,城市办工业,农村 搞农业”的二元结构,这种长期 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不仅使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而 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 了消极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 的不断深人和社会生产力的不 断提高,特别是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要求冲破城乡壁垒,向外扩张,要求城市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城乡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多,城乡二元结构开始向一元结构迈进,以城促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
小城镇,大战略。新型城镇发展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是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现实途径,也是带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1.2.1研究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方面,大中城市空间扩大了二三倍,城镇化率也达到了53.73%。但是,空间城市化并没有相应产生人口城市化,中国仍有2.6亿农民工,户籍问题使他们享受不到城市化成果,城市的繁荣,对农民工来说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他们没有归宿感。另一方面,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虽规模扩大,但有限人口数量被进一步分散,形成不了规模市场,就业机会更少,生活成本却上升,农民的经济收入还是来自于极有限的农田产值。失地农民为了便宜找事做和降低生存成本,不愿进新城;有的农民用房屋、失地补偿款进城镇购房,为补差价和装修,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