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桥44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 支起驱动桥用手转动主动锥齿轮突缘时感到费劲,高速行驶时,出现尖锐噪声,并伴有主减速器壳过热,则为轴承预紧力过大。应调整轴承紧力。 d. 低速行驶时,有连续的“嗷嗷”声,车速加快响声加大,支起驱动,用手转动主动锥齿轮突缘时,没有一点松旷量,则为主、从动齿轮啮合间隙过小,应调整主、从动齿轮啮合间隙。 ③转弯时有异响,直行时无异响,出现这种现象多为差速器故障。 顶起驱动桥变速器置空挡位置,转动一侧齿轮: 两轮转向不同且有异响,则为行星齿轮表面损伤或折断; 两轮转向相同,则为行星齿轮与行星齿轮轴卡滞,应予检修。 2. 驱动桥局部过热 故障现象:当汽车行驶一段路程后,用手触摸驱动桥壳时,有烫手感觉。 故障原因: ①轴承装配过紧。 ②齿轮啮合间隙过小。 ③缺少齿轮油或齿轮油粘度过小。 故障排除:结合发热部位逐次检查予以排除 ①主动锥齿轮轴承部位发热,系轴承预紧力过大或润滑油不足、变质。 ②主、从动锥齿轮轴承座部位发热或油温过高,系主、从动齿轮啮合间隙过小或轴承外圈松动。 3. 驱动桥漏油 故障现象:齿轮油经后桥主减速器油封或衬垫向外渗漏。 故障原因 ①主减速器油封损坏,密封不良。 ②半轴油封损坏。 ③与油封接触的轴颈磨损,表面有沟槽。 ④衬垫损坏或紧固螺栓松动。 ⑤齿轮油加注过多。 故障诊断排除 ①齿轮油自半轴突缘同围渗出,系半轴油封不良。 ②主减速器主动齿轮突缘处漏油。说明该处油封不良或突缘轴颈磨损,产生沟槽。 ③其它部位漏油可根据油迹查明原因,并予排除。 二、驱动桥主要零件的检修 1.后桥壳和半轴套管 2.半轴 3.轮毂 4.主减速器壳 5.主减速器锥齿轮副 6.差速器 7.滚动轴承 三、驱动桥的装配与调整 1.差速器的装配与调整 2.主减速器的装配与调整 调整原则 先调轴承的预紧度,再调啮合印痕,最后调整啮合间隙; 调啮合印痕和啮合间隙前后,不得改变轴承预紧度; 主从动齿轮必须成对更换。 主减速器的装配与调整 第一,先调整轴承予紧度,再调整啮合印痕,最后调整啮合间隙。 第二,主、从动圆锥齿轮轴承顶紧度必须按原厂规定的数值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检查,在主减速器的调整过程中,轴承予紧度不得变更,始终应符合按原厂规定的数值。 第三,在保证啮合印痕合格前提下,调整啮合间隙。啮合印痕和啮合间隙的变化量都必须满足技术条件,否则成对更换齿轮副。 第四,准双曲面圆锥齿轮、奥利康圆锥齿轮(等高齿)和格利森圆锥齿轮(非等高齿)啮合印痕的技术标准不尽相同,调整方法也有差异。前两种齿轮往往移动主动圆锥齿轮调整啮合印痕,以移动从动圆锥齿轮调整啮合间隙;而对格利森圆锥齿轮的调整则无特殊的要求 在进行调整作业时必须遵守主减速器的调整原则 检查方法 3个齿 涂红丹 转主动圆锥齿轮凸缘 察看印痕 调整口诀 顶进主 根出主 大进从 小出从 1)、主动齿轮轴承预紧度的检查与调整 经验检查:即用手转动主动锥齿轮,应该转动自如,且轴向推动无间隙。也可用弹簧称测量。转动突缘的力矩应为1.0~1.5N?m。此时,可用弹簧秤钩拉突缘孔,拉力应为16~25N。 调整:通过两轴承内座圈之间隔套一端的调整小垫片来调整。增加垫片,轴承预紧度变小;反之,轴承预紧度变大。 2)、从动齿轮轴承预紧度的检查 经验检查:即用手转动从动锥齿轮,应该转动自如,且轴向推动无间隙。也可用弹簧称钩在从动锥齿轮紧固螺栓上测量时的切向拉力为11.3-25.9N。 3) 从动锥齿轮轴承预紧度调整 慢慢拧动两端的调整螺母,调整差速器轴承的预紧度。用手转动从动锥齿轮,应该转动自如,且轴向推动无间隙。 4)、啮合间隙的检查 测量方法:用磁性百分表固定在减速器壳的凸缘上,百分表的触头应垂直于从动锥齿轮牙齿大端的凸面,用手把住主动锥齿轮,然后轻轻往复摆转从动锥齿轮,观测百分表指针摆动的读数。正确的主、从动锥齿轮啮合间隙范围为0.15-0.40mm。 5)、主减速器啮合间隙的调整 移动从动锥齿轮。当从动锥齿轮远离主动锥齿轮时间隙变大,反之则变小。移动从动锥齿轮的方法是将一侧的轴承调整螺母旋入几圈,另一侧就旋出几圈。 注意:调整前应先将从动锥齿轮的轴承预紧度调整好。 正确的主、从动锥齿轮啮合间隙范围为0.15-0.40mm,若齿隙大于上述规定数值的上限(0.40mm),应使从动齿轮往靠近主动齿轮的方向移动;若齿隙小于下限值(0.15mm),则反向移动。 原则:间隙过小,松开左侧螺母,拧进右侧螺母,这样是使从动轮离开主动轮。 间隙过大,松开右侧螺母,拧进左侧螺母,这样是使从动轮靠近主动轮 6)主减速器啮合印痕的检查调整 在从动锥齿轮一圈均布3~4处,每处1~2齿的齿面上涂以红丹油或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