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理化学 第7章 电化学基础 二 第七章 电化学基础(二) 7.5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 电化学与热力学的联系 组成可逆电池的必要条件 可逆电极的类型 可逆电极的类型 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 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 由化学反应设计电池 1 由化学反应设计电池 2 7.6 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电动势E判据 与平衡常数 关系 E或 与DrSm关系 E和 与DrHm和QR关系 E和 与DrHm和QR关系 E与a 活度 的关系-能氏方程 E与a 活度 的关系-能氏方程 –作业 7.7 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7.7 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7.7 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7.7 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7.8 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复习 7.8 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 7.8 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 7.8 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 7.8 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 7.8 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 7.9 浓差电池 (1)浓差电池 (1)浓差电池 (1)浓差电池 7.10 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1) 求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值 (3) 测离子平均活度系数g± (4) 求 (4) 求 (5) 测溶液的pH-玻璃电极 (5) 测溶液的pH 7.11电解与极化作用 7.11电解与极化作用 7.11电解与极化作用 7.11电解与极化作用 7.11电解与极化作用 7.11电解与极化作用 7.11电解与极化作用 7.11电解与极化作用 7.11电解与极化作用 7.11电解与极化作用 7.11电解与极化作用 7.11电解与极化作用 7.11电解与极化作用 7.11电解与极化作用 7.11电解与极化作用 7.11电解与极化作用 7.11电解与极化作用 7.11电解与极化作用 7.11电解与极化作用 浓差电池是指电池内物质变化仅是一物质由高浓度变成低浓度,且伴随着过程吉布斯自由能变化转变成电能的一类电池。 与浓差引起的自发扩散作用不同,在浓差电池中物质的转移是间接地通过电极反应实现的,故其吉布斯自由能变可转变为电功。 浓差电池分单液浓差电池和双液浓差电池两大类。但不管是何种浓差电池,其电池的标准电动势均为零(为什么?)。 A. 单液浓差电池-电极浓差电池 电池反应方向:高压 浓度 向高压 浓度 自发转变。 + 2H+ aH+ +2e- → H2 p2 - H2 p1 →2H+ aH+ +2e- H2 p1 → H2 p2 Cl2 p2 → Cl2 p1 阳离子转移 阴离子转移 B. 双液浓差电池-电解质相同而活度不同 Ag+ a2 → Ag+ a1 Cl- a1 → Cl- a2 电池反应方向:高压 浓度 向低压 浓度 自发转变。 电池净反应不是化学反应,仅仅是某物质从高压到低压或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迁移。 浓差电池的特点: 电池标准电动势 (2) 判断氧化还原的方向Δ (1) 求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值Δ (4) 测平均活度系数γ± (6) 求 等 (7) 测溶液的pH 测定: 应用: 1 求 应用: 2 判断氧化还原的方向-电动势判据 应用:* 3 测离子平均活度系数γ± 和m已知,测定E,可求出γ± 设计电池,使电池反应为 应用: 4 求 A.求AgCl s 的 设计电池,使电池反应为: H2O→H++OH- 电池Ⅰ: *B.求水的 (4) 求 电池Ⅱ: 玻璃电极:内设Ag-AgCl电极,浸在装有0.1mol/L HCl溶液的玻璃泡内。其构造如图所示。从结构上看,它有液接、接触等电势,玻璃膜内外水化层等较复杂,但膜内组成和材料恒定: 将玻璃电极和一甘汞电极插入待测液中,则组成电池 (-)玻璃电极|待测液 aH+ ||甘汞电极(+) 电池的电动势为: pH计测pH原理—比较法 ----标准缓冲溶液 相同测定条件下,KS Kx PH的标度,也是酸度计的设计原理 使用Pt电极电解H2O,加入中性盐用来导电,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调节变阻器逐渐增加外加电压,由安培计G和伏特计V分别测定线路中的电流强度I和电压E,画出I-E曲线。 *1、分解电压 1 外加电压很小时,几乎无电流通过,阴、阳极上无H2气和氧气放出。 2 随着E增大,电极表面产生少量氢气和氧气,但压力 大气压,无法逸出。所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构成了原电池,外加电压必须克服这反电动势,继续增加电压,I 有少许增加 图中1-2段 。 电解 电池-反电动势与电压方向相反 3 当外压增至2-3段,氢气和氧气的压力等于大气压力,呈气泡逸出,反电动势达极大值。 该段增加电压,I 迅速增加,达一定程度后,I∝V。将直线外延至I 0处,得E分解值,这是使电解池不断工作所必需外加的最小电压,称为分解电压。 实验表明:E分解都大于E可逆(理论分解电压 电池的E可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3DMax中英文对照表2.doc
- 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生物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 苏教版四下简便计算练习题.doc VIP
-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原卷版).pdf VIP
- 2025年单招生活常识题目答案大全 .pdf VIP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元月调考数学试题(学生版+解析版).docx
- 卡萨帝 洗衣机 双子云裳洗干一体机 C8 HU12G1 使用说明.pdf
- 2023届高考英语新时政热点阅读 10 人工智能(含解析).docx
- 马尔测长仪使用说明ULM Manual_Chinese.pdf VIP
- OA系统运维项目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