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费文化与西奥多德莱塞的早期创作
2 0 0 0 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研究生:谢满兰 导师:陆煜泰教授
内容摘要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文学有着复杂的背景。在大西洋彼岸得天独厚的条件下,
美利坚合众国的社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政治地位不断攀升。与此同时,这一时期也孕育
了不少美国文化巨人。单就文学成就而言,从 1930 年到 1954 年不到 30 年的时间,就有刘
易斯(Sinclair Lewis, 1930)、奥尼尔(O'Neil, 1936)、 赛珍珠(Pearl Buck, 1938)、艾
略特(T. S. Eliot, 1948)、福克纳(W. Faulkner, 1950 和海明威(E. Hemingway, 1954)
等六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们大都出生或成长于世纪之交。此前,美国两大文学流
派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促成了美国小说的成熟与繁荣。这无疑是美国转变为
文化大国的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奥多德莱塞这位“现代小说家巨匠”( Helfand, Michael S. 1985 in Z iff 1985:
Foreword)是自然主义作家的代表。他创作的小说“体现了那个时期全部特有的题材,改
变了大多数美国人生活的全部变革的现实”(同上),这是极不简单的。
我的论文选取了消费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德莱塞早期创作的两部小说《嘉莉妹妹》
(Sister Carrie,1900)和《珍妮姑娘》(Jennie Gerhardt,1911)。
论文的简介回顾了德莱塞研究在美国和中国的百年历史,并介绍了选择本论文题目的
原由。
论文第一部分对消费文化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消费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包括人
们在消费行为中体现的消费价值取向、消费道德、消费习惯、消费时尚及消费审美等。它
因时代、社会和地域而不同。本文还澄清了消费文化和消费主义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认为后者是现代消费文化的极端。论文所讨论的作家生活在现代美国消费文化蓬勃兴起之
时,“美国正由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蒋道超,2000:91)。现代美国消费文化的重要特
点是消费行为被强化成一种符号:人们不仅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更把购买和消费商品当
作显示地位的符号来看待,消费的商品越高档,花钱越多,他的社会地位就越高,反之则
反。因此,消费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显,炫耀性消费成为社会时尚。德莱塞的创作
正是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
2
论文第二部分是主体之一。论文首先论述了德莱塞怎样在《嘉莉妹妹》用对立的主线
和人物反映美国人在转型时期对待现代消费文化的不同态度。一条主线是与嘉莉相关的上
升的希望之路。嘉莉,一个无知的乡镇姑娘,到城市后产生了对各种消费品的无止境的渴
望。为了满足它们,她不但经历了打工求职的艰辛,而且还屈身做过两个男人的情妇,最
后成了纽约百老汇的名伶,过上了优裕富足的生活。另一条则是赫斯渥(Hurstwood)的绝
望之路。他本是小康之家的一家之长,衣食无忧,但他却不满于妻儿的虚荣,经常离家去
寻找乐趣,导致家庭破裂,后来与嘉莉私奔到纽约;渐渐地,他无力为生,走上乞讨乃至
自杀之路。两个人物对现代消费文化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两种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然后,论文作者分析了《珍妮姑娘》的情节和人物特点,发现它有着平行发展的人物
和故事主线。小说里的男女主人公都毫不例外的受制于高消费的欲望,而放弃道德乃至幸
福。故事的主要人物有珍妮,白兰德和莱斯特。珍妮(Jennie)也是一个想摆脱贫穷的打
工妹,几经波折,她先后失身于两个男人:参议员白兰德(Brander)和富商少爷莱斯特
(Lester)。他们给她钱,使她免受饥寒之苦,却没有娶她。前者年老猝死,后者是迫于家
庭的压力,为继承遗产而抛弃了她。
德莱塞以自然主义立身,在小说的哲学论述中把主人公们的行为归因于不可知的外力
以及人的动物般的情欲,以便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辩护。我们认为,德莱塞在两部小说中的
人物刻画和情节更多的是美国的社会文化现实的反映。这些主人公的身上都有现代美国消
费文化的烙印,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消费文化来解读他们。
论文第三部分阐述了德莱塞对现代美国消费文化的质疑和困惑。德莱塞作为一个严肃
作家,极为关注人的命运。他把目光投向了城市生活,投向了像嘉莉那样满怀希望努力往
上爬的人们,像赫斯渥那样不喜欢你追我赶的虚伪的人们和其他众多受到金钱和享乐的诱
惑却无力改善自身的悲观者。凡此种种,他都涉及到了,以引起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德莱
塞更深层次的质疑是他的极端悲观主义。论文作者认为,德莱塞在两部小说中所刻画的人
物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挣钱多还是少,消费高还是低,没有一个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