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理财机构不能不说的秘密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方理财机构不能不说的秘密   文/刘珊琳 博瑞产业发展研究院   这是对中国第三方理财市场的一次深度剖析;   是与国内行业领袖关于中国高资产人群投资理财的深层次对话;   是一线媒体人与严肃的独立研究机构对理财行业审慎思考后的全方位总结。   我们以中国第三方理财市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净值人士、第三方理财机构、金融产品供应方以及法律界等专业机构和人士的深入调查,分析了中国第三方理财市场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全方位诊断其“病症”,理性审视“病源”并探寻破解之道。通过积极探索中国理财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新的增长点,期待为其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通路。 第三方理财市场健康报告之诊断篇:四问题导致亚健康 第三方理财市场健康报告之诊断篇:四大问题导致“亚健康”   作者:刘珊琳   第三方理财市场   年龄:8岁   2004年以后,随着牛市到来,不少人开始注意到理财。诺亚和展恒便于此时成立。到了2008年,市场行情下行,股市、黄金都非常震荡,许多人在股市里血本无归,进而意识到需要依靠专业的机构去投资理财。如此,第三方理财市场才一步一步孕育成长起来。   特点:怀揣财富梦想,朝气蓬勃,但专业经验尚浅,过于激进浮躁。   健康状态:亚健康   理财市场发展之迅猛、来势之汹涌,出乎很多人的想象。全民“第三方”之势已成。   不过,在当下这个被“中国速度”统治的年代,倒也并不稀奇。理财市场的膨胀是相伴中国财富人群的增长而生的,而后者的增长速度早已令全球瞩目。   瑞信研究院2011年10月发表的第二份年度《全球财富报告》指出,中国财富总值在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增长了4万亿美元,是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财富增长来源。中国财富总值现为20万亿美元,紧随日本之后排名全球第三。同时,全球财富总值已由2010年1月的203万亿美元增至2011年6月的231万亿美元。   报告预测,中国财富总值到2016年将达39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在1968年至1990年的22年间所达到的水平,并将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富有国家。中国的成人平均财富于2011年达21000美元,相当于2000年6000美元的三倍以上。   中国37%的成年人处于财富金字塔中层,小部分成年人口的财富少于1000美元(占5.8%)或多于10万美元(占2.3%)。   随着成功企业家、专业人士及投资者的财富不断增加,2011年,中国百万富翁数目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而坐拥逾5000万美元财富的超高净值人士超过5000名,仅次于美国。   中国庞大的新晋富豪群体热切寻找着财富的投资出口,而诸如存款、股票等传统投资渠道或因收益率过低,或因不确定性风险过大而被他们“抛弃”,而基于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黄金及未上市股权等基础资产的金融产品,由于相关内容较为复杂,则需要专业的投资分析和金融服务。于是,为高净值客户服务的第三方理财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从成因上看,第三方的崛起孕育着必然的因素。   祸福相依,理财市场进入亚健康状态,也具有其必然性。2010年11月10日,诺亚财富在纽交所成功上市,市值近10亿美元。这个造富神话让很多人开始注意到第三方理财市场,银行、信托、证券公司,都骤然掀起理财热潮。   从2010年底到2011年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批理财机构争相涌现。短短一年多里,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均出现了成百上千家“第三方理财”。据展恒理财合伙人李二钢估计,仅北京地区挂第三方理财牌子的公司大概就有四五百家。   “这仅仅是浮出水面的数量。如果算上在水下‘潜伏’的那些公司,光深圳就有好几千家理财公司。”私募排排网主编龙舫告诉本刊记者。二三线城市诸如浙江温州、河南郑州和山西太原等地,同样被这股“第三方”热潮所覆盖,诺亚已率先在温州开设了分公司。   而在此之前,真正在市场中摸爬滚打过、有“历史”沉淀的理财机构不过诺亚、展恒等寥寥两三家。大多数理财机构才刚刚呱呱坠地,不要说销售牌照,即便是产品、理财顾问等“基础设施”也还在建设当中。   急剧膨胀,必然伴随“营养不良”。一个短时间内极速扩张的市场,其繁荣背后的问题不言而喻。究竟应不应该主导产品设计,“金融精品店”如何建立,是否要向客户收费,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第三方理财机构就如刚刚冲出起跑线的跨栏运动员,比拼的不仅仅是速度,谁能更完美地跨过面前的一道道“坎儿”,才能顺利冲刺,笑傲江湖。   症状   1. 不卖规划只卖产品   本刊所称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是指:独立于金融机构之外,在客观评审、调研、评价各金融产品的基础上,提供理财规划、并挑选与客户需求相匹配产品的机构。它是金融机构和个人客户之间的桥梁,宗旨是利益公允。   买卖双方存在利益的博弈,第三方机构为客户出具理财规划,更倾向于“买方机构”。基于此

文档评论(0)

三四五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