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人员死亡年龄分布特征
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人员死亡年龄分布特征
摘要:通过收集到鲁甸地震分县(区)地震人员死亡统计表,对死亡人员的年龄、性别、死亡原凶、死亡地点等情况进行分类分析,得到鲁甸地震人员死亡类型和死亡人员年龄总体分布特征。并分别对因房屋倒塌、因崩塌滑坡、凶抢救无效致死人员年龄分布特征,性别年龄分布特征等地震人员死亡年龄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同时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鲁甸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具备地震人员死亡的普遍特征,同时具有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地震人员死亡的特性。
中国论文网 /4/view-7149859.htm
关键词:鲁甸地震;人员死亡;年龄分布
中图分类号:P31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66(2015)03-0442-06
0 引言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27.1°N,103.3°E)发生Ms6.5地震,震中烈度Ⅸ度。2014年11月,笔者于云南省民政厅收集到《2014年一鲁甸地震因灾死亡人口台账―鲁甸县已确定》、《2014年鲁甸地震因灾死亡人口台账一会泽县》、《2014年一鲁甸地震因灾死亡人口台账一巧家县》3份资料(下文简称《死亡人口台账》),该资料由云南省民政厅统一组织对地震灾区每个自然村逐一调查得到,详细记述了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死亡原因、死亡地点、安置方式、身份证号等信息。《死亡人口台账》中具有详细死亡信息的死亡人数为616人,占总死亡人数的99.8%。因此根据《死亡人口台账》中616人的详细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得到的地震人员死亡特征,可代表整个鲁甸地震人员死亡特征。
1 鲁甸地震人员死亡类型
根据《死亡人口台账》记录信息,死亡人口分别分布于昭通市、曲靖市的3个县、8个乡、27个行政村,其中昭通市鲁甸县死亡526人、巧家县死亡78人、曲靖市会泽县死亡12人(表1,图1)。
《死亡人口台账》中共记述房屋倒塌、岩石崩塌、山体滑坡、落石击中、抢救无效、山体掩埋等死亡原因10类,为方便分析,将原始分类根据成因归为5类,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鲁甸地震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原因是房屋倒塌,共计407人,约占总死亡人数的66%,其次是因崩塌滑坡致死,约占22%。
在鲁甸地震中,因建筑物破坏直接致死的人员较多,与当地民居的建筑物抗震能力有关。鲁甸地震灾区民居多为土木结构房屋,约占总建筑物数的80%,此类房屋抗震能力较弱,易造成人员伤亡。
对比1996年丽江地震、1975年海城地震人员死亡原因,崩塌滑坡类次生灾害致死的人数在本次地震中高于因抢救无效致死人数,成为第二高致死原因,其原因在于鲁甸地震灾区是高山峡谷地貌,发震时正处在雨季,地震引发了比较严重的滑坡、泥石流、滚石以及堰塞湖形成等次生灾害,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
2 鲁甸地震死亡人员年龄分布特征
对《死亡人口台账》中记述的死亡人员,按照10岁一个年龄档进行人员死亡年龄段统计;以Ⅶ度及Ⅶ度以上地震烈度区内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不同年龄段对总人口数、死亡人数进行年龄段统计,详细数据见表3、4。
由表3和图2可知,鲁甸地震人员死亡主要集中在3个年龄段:0-9岁(低龄段)164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7%;10-19岁(幼年段)90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5%;70-79岁(高龄段)75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2%。死亡人数最少的为90-99岁(老年组),仅死亡5人,占总死亡人数的0.8%;其次为30-39岁(壮年组),死亡37人,占总死亡人数的6%。各年龄段绝对死亡人数在整体上呈现低龄与高龄双高峰的“U”字形分布特征。
从死亡率看,从90-99岁老年组到30-39岁壮年组依次降低,然后从20-29岁青年组到0-9岁低龄组逐步升高,整体呈现与绝对死亡人数相似的分布特征。其中,死亡率最高的是90-99岁老年组,其次为80-89岁、70-79岁年龄组,死亡率均高于0.5%;死亡率最低的是30-39岁壮年组,其次为20-29岁、40-49岁年龄组,死亡率均低于0.1%。死亡率的U字型特征在以幼年青少年、青壮年、老年为分段基础的表4统计数据中表现尤为明显。青壮年的死亡率远远低于其他两个年龄段的死亡率,仅为幼年青少年年龄段死亡率1/2,老年年龄段死亡率的1/5。
对比1996年丽江地震、1975年海城地震人员死亡年龄段分布(图3),3次地震具有相似的人员死亡年龄分布特征,绝对死亡人数均呈现10岁以下、60岁以上双高峰分布;死亡率均呈现高年龄段具有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较高死亡率,同时随年龄减小,死亡率逐渐减少,至低年龄段后稍有回升的分布特征。
2.1 因房屋倒塌致死人员年龄分布特征
因房屋倒塌致死人员指在地震中因房屋倒塌导致被压埋致死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电子物证初级试卷及答案.doc VIP
- 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pptx VIP
- Q/CR 549.5-2016 铁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 第5部分:土工布.PDF VIP
- GB50168-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pdf VIP
- 人行天桥钢箱梁施工方案.doc VIP
- 建筑工程领域AI应用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 -AI in AEC.docx
- 第5講移民实边:明清时期的边疆移民(4课时).ppt VIP
-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精编知识点(背诵用).doc
- 冶金企业全要素评估表(人机物环管).docx VIP
- 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安全防护栏.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