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仇英的绘画世界
仇英的绘画世界
一、生平、师承与交游
中国论文网 /7/view-7214754.htm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原籍太仓,画上钤印有“桃花坞里人家”,其居处盖离唐寅桃花庵不远。关于这位大家生平的文献记载,可谓寥寥无几。其生卒年。鉴定家徐邦达先生根据董其昌的说法与传世画迹,考证大致在弘治十五年(1502)至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之间。论其出身者如清人张潮在《虞初新志》戴进附传中称:“其初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徙而业画”:论其师承者如王世贞(1526-1590)《艺苑卮言附录》卷四称:“仇英者,其所出微,常执事丹青,周臣异而教之”:论其交游者如陈鎏(1508―1575)称:“尝游文太史之门。朝夕追随”。在王樨登成书于1563年而以传统四品即神、妙、能、逸分类的《吴郡丹青志》中,仇英品第位于“能品志”。评其画师周臣而格力不逮:而在董其昌以趣味流派分类的南北宗论框架中。由于仇英在青绿绘画上的独特造诣。则被视为北宗代表人物赵伯驹之后身。
二、创作活动
作为职业画家,仇英绘画的创作活动,根据文献记载、绘画著录、流传作品的情况,其延续时间大致在16岁至50岁,即约计35年:其擅长题材相当全面,凡山水、花鸟、文人仕女、界画楼台、鞍马、历史故事、佛道人物等皆能。其风格演进的轨迹,早年由于其本师为周臣,故多有偏于北宗一路的院体、浙派风格。又因一直与文徵明及其弟子交游,故有偏于南宗一脉的文人画风格。中年以后由于画名渐盛。而颇得收藏家如昆山周凤来、长洲陈官、嘉兴项元汴等人的青睐。特别是他被项元汴延聘于家,得以大量观览与临摹前代名迹,于宋人法度尤其是南宋院体诸家浸淫尤深。
三、仇英的山水画
山水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科,从技法与趣味而言。其滥觞于六朝宗炳、王微时代,至“明四家”之后的董其昌而尽其变。而在理论价值上,宗炳之视山水为澄怀观道之具、王微之视山水能起人林泉之思。一经拈出,可谓牢笼百代、范围后来,一直在画史上被奉为至论。仇英山水画类型可以大致分为四大类:表现自然山水的江南风景:表现文人闲居生活的园林风景与隐逸山水:表现文学名篇的意象山水:表现道家理想的仙山楼阁。
1.表现自然山水的江南风景
“明四家”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的绘画中。表现江南自然风景的绘画题材所占比例可以说是依次递减,而笔下所传达出的江南山水的感觉却似乎依次递增。著录记载仇英画过《虎丘图》《采莲图》之类的江南风景。现存作品如上海博物馆(下称“上博”)藏《采菱图扇》、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湖山访友图扇》《柳塘渔艇图轴》,显然具有江南山水平淡天真的特点,其中《采菱图扇》所绘尤为典型:湖山逶迤,绿柳濯濯,扁舟中女子七八棹桨采菱而往来其中,柳下一红衣文士骑马作回首顾盼之状。画法运笔简古,柳叶用笔不厌细密,颇得妖妖扶风之态。
2.表现文人闲居生活的园林风景与隐逸山水
明代成化、弘治以后,江南社会经济与商业相当发达。以苏州为中心的地区文风亦渐趋鼎盛,然而因科举名额限制和中叶以后朝廷政治日渐腐败,以及历史上江南文人即使在朝为官也甘于恬退的风气,大量文人赋闲在野,悠游林下,为了营造读书、著述与品古的空间,便形成了经营书斋、买地造园的传统,绘画上也因之出现不少表现文人闲居理想的作品。仇英这一类表现文人闲居生活的作品,例如上博藏《梧竹书堂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东林图卷》《林亭佳趣图轴》等。其中《梧竹书堂图轴》画法工密,设色清丽,以赵孟?\、文徵明一路的小青绿风格,表现了溪山幽僻之地、梧竹掩映之处,一位文人正幽坐于临水小轩之中,静听流泉、漫观溪云。趣味上与上博藏赵孟?\《百尺梧桐轩》之类乃一家眷属。此幅画上有文徵明、彭年、王宠三人题诗,根据诗意可以推断,这幅作品很可能是仇英献给从翰林院退隐归来的文徵明的,其创作时间结合王宠的卒年。当在1526年至1533年之间。武汉市博物馆藏《竹梧消夏图页》图式盖截取此图边角而来,布景与画法略同,唯有点景建筑与人物有别。水阁中一人临流玄想、竹间二人对坐清言颇有杜诗“竹深留客住。荷净纳凉时”的意境。
明代文人的这种闲居理想,大抵可上溯到陶渊明、王维。仇英在表现古代文人闲居生活上堪称妙手:《别下斋书画录》卷五著录仇英画有陶渊明故事十三段,董其昌各有题记。王世贞得观仇英临郭忠恕本《王维辋川图》、文徵明题诗,便觉自己身在辋川中与王、裴同游。至于其临李公麟《莲社图》《山庄图》、赵千里《西园雅集图》更被著录屡屡提及。仇英现存作品涉及了前代文人闲居生活的逸事之例。如克利夫兰美术馆藏《赵孟?\写经换茶图卷》与《司马光独乐园图卷》。前者约作于1542年,描绘了元赵孟?\写《心经》换茶的故事。昆山收藏家周凤来曾得赵孟?\写经换茶诗而亡佚其经。遂请文徵明补书、仇英补图。仇英所画,构图简练,古松掩映,竹篱一折,主人与僧据石案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