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教材”到“教学案”的华丽转身
从“教材”到“教学案”的华丽转身
摘 要:针对实际教学中使用教材不畅现象进行调查和分析,尝试通过编制、优化、使用教学案有效规避此现象,提升了学生自学能力,规避了学生分化,实现了从“教材”到“教学案”的华丽转身。
中国论文网 /9/view-7235755.htm
关键词:教材;不畅;教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65-02
沪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教材 是课程领导、学科专家、教学名师组成的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修订而成。教材力求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从学生的发展需要构建化学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初中生的科学素养水平。教材是供一线教师教学参考,学生学习的范本。正确的教材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笔者在使用“教材”时或者观摩其他教师课堂时都发现了教师、学生使用“教材”时存在中不畅现象,导致的结果是很多教师在新授课时不愿学生预习,很多教师在展示课上从头至尾没有让学生打开教材。
一、教材使用”不畅“现象枚举
教材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物质在水中分散》,教师预设教学流程:
学生实验:食盐、蔗糖等溶于水。→得出“物质的溶解”的初步概念。→教师演示:食盐、蔗糖同时加入一定量水中溶解。→学生修正:一种或几种物质均匀扩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教师:从微观视角来认识物质的溶解过程。→学生修正:物质以分子、离子形式均匀扩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而实际施教过程却是这样:
学生实验:食盐、蔗糖溶于水。
教师:你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物质的溶解”的概念吗?
学生回答: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离子形式均匀扩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教师:为什么物质溶解时以分子、离子形式扩散?
学生:我看书上的。
教师:额……该同学能课前认真预习,大家要向他学习。
相信教师在课堂上都经历过如此“尴尬”,教师精心设计的流程往往被学生通过预习教材上现成的结论给破坏。预习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如果学生不动脑,照本宣科课本上有现成的结论的话,本质上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不过主角从教师换成文本而已。
二、教材使用“不畅”背后原因分析
1、“方法提示”,让学生探究时思维含金量降低
教材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中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笔者设计教学流程时,采用“设计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发现实验异常→修正实验装置,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实验:石灰石与稀盐酸敞口容器中实验,通过称量发现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守恒。
学生发现:由于二氧化碳从锥形瓶中逸出导致反应后物质总质量减轻。
改进实验:用橡皮塞塞紧锥形瓶。
实验:如果石灰石和稀盐酸用量过大,产生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导致橡皮塞可能被冲出。
学生改进:用气球将锥形瓶口密闭,气球起缓冲作用。
实验:精度高的天平称量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由于充满二氧化碳的气球产生浮力,导致反应后物质总质量减轻。
学生改进:用带注射器的橡皮塞密封(注射器起缓冲作用且产生浮力课忽略)或密闭锥形瓶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避免瓶内压强过大而使橡皮塞冲出。
由于学生预先学习了教材上提供的详实的实验装置,导致学生能一下提供较为科学的实验装置,让自己丧失了一次极佳的思维螺旋式上升的培养过程。
2、“结论外显”,让学生的发现过程变得虚无
教材第五章第二节《金属的冶炼与利用》是初中教材首次系统学习有关金属的化学知识。在前几章学习中,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及表示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基础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安排本章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化学用语来描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探究学习方法,扩大化学知识、技能的学习。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奇特现象: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反应现象书写用一氧化碳冶炼氧化铁方程式。
学生:迅速完成。
教师:若老师用磁铁矿主要成分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来实验室模拟冶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又如何书写呢?
学生:茫然。
教师:只要模仿一氧化碳冶炼氧化铁方程式通过类比方法就可以完成。
学生:我的方程式是看书上的。
由于教材给定了外显的结论,使学生通过所谓的“预习”顺利完成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生根据反应现象通过合理推断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无法提高对化学方程式的运用能力。
3、“规定动作”,让教师不敢创新
教材上列举了许多“规定动作”,教师担心对学生中考不利,创新时缩手缩脚,有所顾虑。
第五章第二节“金属矿物 铁的冶炼”实验室模拟炼铁,教材规定“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PM在广烟配香中心的应用研究.doc
- TPP,一个完美的协议-.doc
- TPP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政策建议.doc
-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Shown in the C-E Translation of the Poem Jinse Written by Li Shangyin.doc
- TRADOS在法律翻译指瑕中的运用.doc
- Trans Nationals.doc
- TRIZ理论在减少冷轧管材表面油污量方面的应用.doc
- TOC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应用.doc
- Trends in Yi Literary Criticism in the New Age.doc
- TR模块通用自动测试系统.doc
最近下载
- 2025至2030中国塑胶地板行业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发展报告.docx VIP
- 青鸟消防JBF-21SF-C系列主机说明书.pdf
- HT200电气原理图设计1.doc VIP
- Q/GDW+13053.25—2018++35-750并联电容器成套采购标准(第25部分:110(66)kV变电站10kV-6000kvar-12%电抗率框架式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专用技术规范).pdf VIP
- Q/GDW+13053.27—2018++35-750并联电容器成套采购标准(第27部分:220kV变电站10kV-8000kvar-12%电抗率框架式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专用技术规范).pdf VIP
- Q/GDW+13053.37—2018++35-750并联电容器成套采购标准(第37部分:330kV变电站35kV-40Mvar-12%电抗率框架式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专用技术规范).pdf VIP
- Q/GDW+13053.38—2018++35-750并联电容器成套采购标准(第38部分:500kV变电站35kV-60Mvar-5%电抗率框架式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专用技术规范).pdf VIP
- 柴油机发电机调试记录表格.docx VIP
- Q/GDW+13053.39—2018++35-750并联电容器成套采购标准(第39部分:500kV变电站35kV-60Mvar-12%电抗率框架式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专用技术规范).pdf VIP
- Q/GDW+13053.41—2018++35-750并联电容器成套采购标准(第41部分:220kV变电站66kV-10Mvar-12%电抗率框架式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专用技术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