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医改看社区医院“变身”.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新医改看社区医院“变身”

从新医改看社区医院“变身”   编者按 中国论文网 /6/view-7149912.htm   33年前,小编的母亲在离家1500米的一所一级医院将小编生下来。那时,这家医院还流传着一些外科能手,什么阑尾炎、胆囊炎手术更是不在话下。如今,这家医院变成了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编近日去探访发现,这里的占地面积没缩小,但功能却缩水了一大半:如今这里只有感冒发烧的患者还来开个药、输个液;此外就是给小朋友接种疫苗了!   如今的中国不再是30多年前,那时的人并不知道高血压还分舒张压和收缩压;现在,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中国已成为“三高”病患的大国,慢病成了国家医疗的一大重担,而要帮国家挑起这重担的,正是遍布在百姓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然,与慢病紧密相关的预防、康复,及基本的临床,也是基层医院的工作重点。   理论上是这样,可现实却又相反,本来70%的患者应该在社区的,却涌向大医院,人满为患。人多,大医院扩张,人才流向大医院,这样的“虹吸效应”使得基层医院越来越失去其功能……而这样的恶性循环势必让整个国家的医疗卫生走向“疾病”。   必须要医改,新医改6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新医改是一块硬骨头,如果不深入到作为“骨髓”的体制中去,那依旧是一个纸上谈兵的空口号。   新医改6年,看病难、看病贵解决了么?   新医改走过6个年头,“看病贵”依然是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有人说,医改是世界性的难题,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发展中国家更是难上加难。但是,这不是我们漠视这个问题的理由。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医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近几年,医改大刀阔斧,药价多次调整,医保标准不断提高,惠民力度不断加大,但不少人仍有看病贵、负担重的“痛感”。   在并不便宜的医疗消费面前,医保有无奈,医院道苦衷,医生诉委屈,患者倒苦水。我们试图去接近那个最大公约数,结果发现,越深入,越具体,越觉得问题的复杂和难解,真是有点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   “进了医院,   钱就像纸一样了”   前些年,北京大学专家在江苏某地调查医改时,一位农妇说出来的一句话――“进了医院,有时钱就像纸一样了”,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国家卫计委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3万亿元以上,三四年时间上升了1万亿元,超过了居民收入的增速。   有人把当前的部分药价比作“疯狂的耗子”,这只耗子吞噬着有限的医保经费。   宋亚平是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去年底,他患了一次感冒,并未发烧,一家三甲医院却给他开了3天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连注射费等在内,共计1200余元。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感冒用药也这么贵?   他当家的这个单位,每年职工公费医疗报销的费用都会超支200多万元,这让他伤脑筋。也许正是这个缘故,他对药价很敏感。这药是海口的一家企业生产的。于是,他就给这家企业打电话,称自己想做这种药的经销生意,对方告诉他,去找省里的代理商谈;他说自己现在湖北咸宁,对方又告诉他,那你就去找市里的代理商谈;他又进一步告诉对方,他在咸宁下面的县级市赤壁,对方说,那你就去找县里的代理商谈。   老宋的目的,是设法探究这药从厂里出来价格到底是多少,看来,电话里是问不出名堂来了。他曾在海口工作过6年,于是,他通过私人朋友直接到这家药厂“卧底”打探,结果令他吃惊:这药的出厂价每支不到10元!而医院的售价是192元!并属于医保目录药品范围外的自费药品。宋亚平感慨:“此药在暗箱中不断加价,真可谓触目惊心!”   我们通过一个医保部门的实时监控平台看到,一家医院的一位医生,在3个月的时间里,就开出了价值700多万元的同一种药品。这背后,有没有非正常的因素?   医用耗材:使用泛滥?   如果说,虚高的药价像一只疯狂的耗子的话,那么,医用耗材,仿佛是一匹脱缰的野马。五花八门的医用耗材,正呈泛滥之势。   我们在一家医院的换药室看到,等着换药的患者,每人手上都拿着一个一次性的密封的医药包,里面是一个镊子、两个棉球、一块纱布,还有一小块消毒无纺布。我们看到,换药的护士,并没有完全使用药包里面的物品。但是,这样一个药包要向病人收费30元。   手术病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耗材的费用都比较高,甚至高过了手术本身定价。通常,材料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20%至30%,多的甚至高达50%以上。   医学技术:拉高“对价”?   应该承认,看病贵的另一头,是现代医学技术和材料的应用与更新,是治疗的质量和疗效的提高。   比如,胆囊切除手术,以前手术开一个大口子,要花近2个小时。设备更新后,现在只需要打几个小孔就行了,风险降低了,时间缩短了,痛苦减少了,但设备购置、维护和医生的培训成本大大增加,导致病人支付的费用水涨船高。   过度医疗的“温柔一刀”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