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适应选择论和生态三维度看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docVIP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和生态三维度看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和生态三维度看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和生态三维度看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   【摘 nbsp;要】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翻译大家,《浮生六记》被视作林语堂先生最见功力的译作。本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和生态三维度视角研究浮生六记,探究林语堂“为何译”,即对文本和社会环境的适应选择,以及“如何译”,即如何实现生态三维度的转换,以准确达到传达中国文化并更好指导翻译实践的目的。 中国论文网 /5/view-7173870.htm   【关键词】浮生六记;适应选择论;生态三维度   一、引言   2004年,胡庚申教授出版了译论编著《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引入翻译研究,将翻译定义为“以译者为主导,以文本为依托,以跨文化信息转换为宗旨,翻译是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对文本进行移植的选择活动。”林语堂先生英译《浮生六记》得到很多学者的好评。本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和生态三维度的转换分析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既是对理论的验证,又能为林译研究添砖加瓦。   二、对文本的适应与选择:   (一)《浮生六记》――心中之乐土   《浮生六记》写作风格自然清新,可谓一部性灵文学的珍品。林语堂天性率真自然,主张“性灵说”,其内在精髓在于:注视人生,用于保持自我个性,敢于抒发真实感情,不矫情粉饰,也不超进做作。因此《浮生六记》吸引林语堂的注意力是必然的。沈复一生沦落不遇,寄托在闲情意趣背后的是逃脱残酷现实的悲苦心态,这与20―30年代林语堂的心境是相契合的。当时林语堂与爱国青年站在同一阵线批判封建势力,而朋友遭到暗杀使他的思想发生变化,他开始逃避政治,希望能享受自己心中安乐的生活。林语堂发现自己与沈复的情感出现共鸣,《浮生六记》恰好满足了他寻求心中宁静乐土的追求。   (二)芸――女性崇拜情结   在1999年出版的《浮生六记》英译本译序中,林语堂指出:我现在把她的故事翻译出来,不过因为这故事应该叫全世界知道,一方面流传她的芳名,另一方面,因为我在这两位无猜的夫妇的简朴生活中,看到了她们追求美丽,看她们穷困潦倒,遭不如意事的折磨,受奸佞小人的欺负,同时决心追求享受浮生半日的清福,却又怕遭神明的忌恨――在这故事中,我仿佛看到中国处世哲学的精华在两位恰巧成为夫妇的生平上表现出来。沈复笔下的“芸”和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刻画的姚木兰一样是传统女性的典范。她们爱美爱真,知足常乐,任劳任怨,宽容大度,是令林语堂崇拜的女性形象。   三、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与选择   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向西方人展示了中国人热爱自然、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态度,这一方面体现了林语堂对中国文化的重视和汉学心态。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正处于工业文明时期焦躁的西方人的精神需求,以东方文明的悠闲哲学重新唤醒了美国人头脑中曾经拥有的但已丢失的自然主义精神,这也正是林语堂为西方人呈现的中国式艺术生活的最佳样板。林语堂适应国内外社会环境的需要,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考虑到对译语世界需求的考虑,于是选择自己有把握的、与自己能力和气质相符合《浮生六记》。   四、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方法的三维转换指在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下,相对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多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以及这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平衡。下面笔者就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中的一些例子来论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实现“三维”的适应性转换。   (一)语言维的选择适应转换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就语言形式层面而言。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在将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时要综合考虑“包括字音字义,措辞搭配,语言结构等在内的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的语言形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在充分把握整体的翻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考虑原语和译语在语言层面的适应性转换。   例: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   You know that an insect does not change its color after death. You find a mantis or cicada or butterfly; kill it with a pin and use a fine wire to tie its neck to the flowers, arranging its legs so that they either hold on to the leave   就句子结构而言,原文属于汉语中典型的流水句,都是短句,较为分散。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译者在译文中利用连词(and),现代分词(arranging),并改变标点符号,旨在使语篇衔接自然,结构紧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