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闲书到写闲事(创作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翻闲书到写闲事(创作谈)

从翻闲书到写闲事(创作谈)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陷入一种文化社交恐惧之中,羞于与人交流文学。因为谈文学势必要谈作家,谈作品,而我没有足够的底气援引那些耳熟能详的衮衮诸公的名字。要知道,不提那些名字,就很难彰显品位和境界,有时甚至无法完满表达自己的文学理念。那些欧美的拉美的名字已经成为文学表达的重要依赖。身边的文友也很知我,平时不管谁以文学的名义招呼的局,都会心照不宣地把话题扯远,不挨小说的边。 中国论文网 /5/view-7254062.htm   造成这种文学自卑的缘由,说起来有点荒诞,竟源于阅读。   一个搜肠刮肚琢磨小说的人,总要看些与工资无法挂钩的闲书,这当中肯定隐藏着另一种功利性的目的。反正我是这样,常常期望与模板式的文本邂逅,有意搜寻那些据说蕴含技术密码的小说,希图从中得到某种哲学的美学的文学的暗示,以便指导自己的小说耕耘。所以,热血来潮的时候,也会跟着市场热点拜读各路大师,虔诚地致敬套在精装中的经典。可是,这样的阅读,并未让我有多少长进,反而有些迷茫:我总是对凝结在文字中的玄妙、对文本深藏的奥义,表现迟钝;多半要看了专家的研究成果,听了别人的精辟分析,才能恍然大悟或者若有所思,然后迟到地配合周遭做出一惊一乍的反应。   我可以举例说明,比如让阅读变成艰苦卓绝的乔伊斯,比如需要伟大的长征精神才能啃下来的普鲁斯特。对这两位神,他们都说好,我也跟着说好。其实,我根本没有发言权,因为十几年过去了,我只看了开头。但我仍然说好,像通读过一样津津乐道。想来,那是在以拙劣的表演延迟被现代文学疏离的感觉,虚荣又虚妄地证实自己的文学存在。可话说回来,他们怎么会不好呢?自己没看下来,只能说明自己审美机制出了问题。也是审美能力问题。就像面对色盲检测图片,有人一眼就可以甄别斑斓色彩中的图案,有人需要在他人手指的勾画下才能领略器物的轮廓。文学经典的一个特征就是排斥平庸、迟钝和浮躁。也就是说,排斥我这样的人。   所以,我只能三缄其口,体面地沉默着,只有喝点小酒才敢就文学问题与人犟嘴。现在,冷不丁要为自己的作品发声,还要说上些一本正经的话,可想而知对我是多难多窘的事。感觉说这篇小说,比写这篇小说还受折磨。我能说个啥呢?   可是,人在某些时候是必须说话的,比如面对警察的提问,无论多么深沉、多么木讷的汉子,都要开口,而且要说实话。这个比喻可能不够阳光,可我此时的心理,真的像坐在大盖帽对面唯唯诺诺一问一答的人。而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中,我没有其他选择,只能从实招来。我便劝自己,招吧,尽量主动一些,起码争取个好态度。   若干年前的一天,一位很粗犷的汉子到办公室找我的女同事,那位同事不在,来人挺礼貌地要她电话。我没多想,便把一串数字报给他。来人拿了手机号码并没有当着我们的面拨打,而是谢了一声就走了。这一幕恰巧被邻室一个年轻帅哥赶上。望着客人的背影,帅哥悄声又居高临下地指点我,怎么可以把同事电话告诉生人呢?既然他不知道她手机号,说明两人关系没到交流电话号码的程度,他们之间到底咋回事一时还不清楚,如果女同事不想联系造访者,不是给人家添乱吗?被年轻人教训自然不爽,可我听后确实有种后知后觉的醒悟。他说得有理,毕竟社会复杂,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万一是传销的来发展下线呢?是邪教组织定向定点渗透呢?是黑社会放高利贷呢?我便深深自责,为自己的轻率举动,更为脑筋没有在第一时间转过弯,竟然比一个年轻人还幼稚。   类似的事时不时会发生,这让我在怀疑自己的情商和智商的同时,也做出一个判断:现在的人很精明,我生活在人精中,躲都躲不开。我就自私地不乏天真地想,人可不可以跟我一样,直一些,素一些,朴一些,拙一些?精明是智慧,拙朴是美,两者似乎矛盾,鱼和熊掌一样不可兼得,使选择成了一个问题。工商社会造就了一拨又一拨的精明人,那些残存着传统文化朴拙的“散兵游勇”也都紧跟时代步伐,讲着春天的故事,走进了新时代。以至“傻子”成了这个时代稀缺的资源。这当然是我的胡思乱想。   想得多了,就产生了虚拟一个传统文化性格的冲动。这样,一个机变不足、忠厚有余、诚实有信的乡村读书人形象浮出水面。也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为这个性格设计或寻找故事,努力使其鲜活起来。说到故事,可能会招来鄙夷和白眼,许多我尊重的掌握话语权的人认为,追求故事性降低了小说的文学品格,起码会消解小说的文学性。似乎那些清汤淡水的,人物、情节都月朦胧鸟朦胧的小说才是文学性强的小说。小众的散文化的小说才是艺术性的体现。搅得像我这样的人一时乱了方寸,有点不知所措,失去了写作方向感。我私底下问,小说不应该有自己的品相吗?就像男人和女人,是不是该有鲜明的区别呢?你可以让男人头发长一点,伪娘一点,也可让女人胸平一点,汉子一点,没关系;但男人区别女人最关键的男根应该毫无争议地保留吧?有时,我甚至神经兮兮地觉得,有人正无意识地对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