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博尔赫斯的若干张面孔
博尔赫斯的若干张面孔
今天重读博尔赫斯,其实是重温来自文学的魅惑召唤。这位被称为“作家的作家”的人,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丰厚而伟大的文学遗产,他构建的整个文学世界,就像他本人的精神世界一样独特、丰富、充满迷宫般的无限可能性。但时至今日,如何向未曾经历过20世纪90年代的年轻人介绍他?如何向从未读过他作品的人阐述他?我们依然有待回归阅读的起点。即便重读,像博尔赫斯一直钟爱的重读,也需要足够贴近,看清他的真实世界。
中国论文网 /5/view-7071844.htm
作家博尔赫斯
一直到50岁,博尔赫斯才迎来他在阿根廷的盛名,一直到六十出头,他才在国际上获得声誉。1923年他出版首部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时,印了300册,销出的机会微乎其微,博尔赫斯请他的朋友――《我们》杂志的主编比安基帮忙发行,方式是让人往有影响力的客人挂在休息室的大衣口袋里放一册他的诗集。“口袋策略”奏效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文人们对他的名字和诗有了印象――不是作为极端主义者,而是作为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新秀诗人。1961年,他和塞缪尔门托奖,共享1万美元的奖金,在历时40年的文学之路后,博尔赫斯终于走到了国际读者面前。
在博尔赫斯众多迷惑性的象征物中,“镜子”是具有很典型的博氏风格中的一个。一个繁衍另一个,如镜中人,其实,博尔赫斯也不只是一个。我们熟悉的小说家博尔赫斯和诗人博尔赫斯是不同的――前者是一种叙事风格的代表人物,一个博学奇诡的迷宫建造者;后者则在诗歌这种语言中,越到晚年越来越明晰、质朴、率真。
博尔赫斯曾说过,他的目标是:写一本非常好的书,但是谁都猜不到是他写的。这听起来像是戏言,但又的确符合其性情,就像他在小说《沙之书》里写的:把树叶放进森林里,把书放进图书馆。这个作家的世界,庞大无边,但自成圆满。
编辑和图书馆员
在博尔赫斯有限的职业生涯中,编辑是其中的一个。在父亲的健康恶化后,他定期为《南方》《家庭》等几个杂志供稿,也做过《家庭》的编辑。《家庭》是迎合阿根廷中上层社会趣味的一本图文杂志,博尔赫斯主要负责一个类似“阅读指南”的专栏。小说《阿斯特里昂》就是他做编辑时一天之内写成的――作为杂志编辑,当时还缺3页篇幅的稿件,没有时间另外组稿,博尔赫斯便自己写了这篇小说。
图书管理员是博尔赫斯更广为人知的职业。1937年,他在临近不惑之年时,通过朋友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立米格尔210比索,后来增至240比索,相当于七八十美元,季度福利是两磅的巴拉圭茶。在图书馆里,50个人干着15个人就能做完的工作――对少得可怜的藏书进行分类和编目。在图书馆工作,对热爱书的博尔赫斯应该是一份美差。但博尔赫斯曾经写道:“我与图书馆打了9年交道,9年十足的不幸。”他记得,第一天他为400册图书进行了分类,第二天就有同事警告他不能这样做,不然其他人会没饭吃。在图书馆外,博尔赫斯的名气越来越响。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与写作,成了他极不相称的两翼。
失明者博尔赫斯
文学家族中不乏著名的失明者,远的有荷马、弥尔顿,近的有乔伊斯。在演讲集《七夕》中,博尔赫斯谈到自己的失明。他称之为“不算很过分的失明”――因为是一只眼睛完全失明,而另一只眼睛部分失明,还能辨别一些颜色,还能区别绿色、蓝色和黄色。人们想象的失明者被锁闭在黑暗世界之中,但博尔赫斯说,他最怀念的颜色正是黑色和红色。他失明的世界,是个泛蓝发绿、略带些光的雾腾腾的世界。他甚至说,失明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并不完全是不幸的生活方式。
博尔赫斯的家族有眼疾的遗传基因,他的祖母和父亲都是失明者。1938年,博尔赫斯39岁,正值盛年,却已开始逐渐失明。这种缓慢地丧失视力就像黄昏一样缓慢地来临。1955年,博尔赫斯被任命为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喜爱的荣誉,他曾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藏有90万册书的图书馆里,他已看不到书的封面和书脊。博尔赫斯在《赠礼之诗》中写道:“上帝以他绝妙的反讽/同时给了我书籍与黑夜/他让失明的双眼来充当/这座书城的主人,这眼睛只能/在梦的图书馆里阅读/毫无意义的篇章。”
但在视觉世界慢慢失去的过程中,博尔赫斯开始研习盎格鲁-撒克逊古英语,研究斯堪的纳维亚,在他看来,这些享受应归功于黑暗,他甚至写了一本诗集,名字叫《影子的颂歌》。博尔赫斯是短篇圣手,这和他的文学观有关,也和他的身体素质有关,到了晚年,他的创作基本以诗歌为主,因为诗歌能在脑海中记住,并以口述的方式写下来。
读者博尔赫斯
在反智之声甚嚣尘上的今天,博尔赫斯可谓是理想的读者典范。他不仅在写作中编织文本缠绕、向先贤作家致敬的作品,也在日常中身体力行智识生活的愉悦。而这一切,都是以享乐的方式进行的。
博尔赫斯曾说,要是没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