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博斯腾湖湖区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
博斯腾湖湖区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
【摘 要】博斯腾湖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人类活动与长期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博斯腾湖的水位从1959年的1048.75 m下降到1988年的1045.21 m,30年间水面积缩小了120 km2,蓄水量减少了约3.0×109 m3[1],湖区植物多样性也在发生剧烈改变。本文应用博斯腾湖湖区2014年8月植被调查数据,通过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分析了博斯腾湖湖区植物多样性的特征,从而为改善博斯腾湖水质,为博斯腾湖湿地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中国论文网 /8/view-7207430.htm
【关键词】博斯腾湖;水位;生物多样性
0 引言
博斯腾湖是新疆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是新疆水资源重要的储存库。然而由气象资料分析表明,自20世纪以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增暖过程明显,加之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2],博斯腾湖水位不断发生波动,造成湖面面积以及周边植被分布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在对博斯腾湖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博湖湖区植被多样性特征及其原因,以助于了解博湖湖区植被现状,为改善博湖水质及其湿地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特征及研究范围
博斯腾湖位于焉耆盆地东南部的低洼处,地理位置介于41°56′~42°14′N,86°40′~87°56′E,既是开都河的尾阙,也是孔雀河的源头[3]。由海拔2000~3000m的山地环绕,属于山前绿洲湖泊。水位1050m,最大湖长81km,最大湖宽42km,面积约1005km2。湖泊最大水深为14m,平均水深6m,蓄水量达59×108m3。
本文的研究范围为博斯腾湖湖滨带一周,分别对湖泊周边11个样地进行植被调查。
2 资料与研究方法
2.1 样地调查
野外的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借助GPS、测绳、卷尺等工具,围绕博湖湖滨带一周共抽取11个样地,并根据每个样地的植被盖度、稀疏程度的不同以及生长状况的差异,对于植被盖度大,生长茂密的低矮灌木,采用5m×5m的灌木样方;对于植被盖度小的样地,采用10m×10m的灌木样方,总共26个样方,调查记录样方内灌木的种名、数量、胸径、冠幅、高度,用GPS测定样地的经纬度、海拔,记录样地的总盖度以及周边的环境。
2.2 研究方法
生物多样性是各种生命形式时间及其环境之间的多种相互作用,以及各种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复杂性。而生物多样性指数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生物多样性指数是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求得表示生物群落的种类和个数量的数值,用以评价环境质量。本文主要采用了α多样性中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数、Margalef指数、Gleason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nener指数)[4],对博湖湖滨带的植被分布状况进行一个简单地介绍。
①Gleason指数:
D=S/lnA
式中A为单位面积,S为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②Margalef指数:
D=(S-1)/lnN
式中S为群落中的总数目,N为观察到的个体总数。
③Simpson指数:
D=1-ΣPi2
式中Pi种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
④Shannon-Winener指数:
H=-Σpilnpi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结果
根据采样地点的分布状况,本文通过环绕湖区一周的4个区,即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在其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样地(样方)来分析调查结果。从采样点的分布来看,样地1、2、3为东南区,样地4、5、6、7、8为西南区,样地9、10为西北区,样地11为东北区。以下是分别对这4个区的调查结果进行说明。
3.2 结果分析
1)从采样点的分布来看,东南区地处半荒漠地带,沿湖土地尚未被开发,也无居民点,植被类型多为梭梭、蓼子朴、沙蓬等耐盐碱性强的植被,植被覆盖率比较低,植被生长基本保持原始状态,无人为干扰,因此东南区的1-4号样方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值较大,说明物种均匀度较高,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表示该区域向着各子系统对区域性质均匀贡献的方向发展[4]。
2)西南区地处孔雀河绿洲和开都河绿洲,在野外考察采样过程中发现,样地5的7-9号样方,是以芦苇为主,盖度高达75%,周围散布着沙枣树、榆荚、铃铛刺、以及柽柳,公路的周围种植有棉花、玉米等农作物,并且有居住点散布;样地6的10-11号样方,除了记录下来数据的沙拐枣、梭梭、盐生草等植被,周围的柽柳、芦苇很多,并且靠水的柽柳颜色是红色;样地7的12-13号样方以芦苇、柽柳为主进行了计算,总盖度93%,其中又以芦苇为主,芦苇盖度高达70%,该样地位于扬水站附近,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