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镇文化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查研究
城镇文化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查研究
摘 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慢慢失去了自己生存的环境,其保护与传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将“非遗”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建设相融合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问题。本论文以城镇文化建设为视角,调查襄汾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使其在更好地展现地域特色的同时又能为当地人带来经济收入,让其成为新型城镇发展建设的推动力。
中国论文网 /7/view-7250045.htm
关键词:城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襄汾县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3-0055-0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文化建设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而且是难点所在。其作为城乡连接重要纽带的小城镇,在城乡一体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以前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乡、县,逐步凝聚成小型城镇,随着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产业从农业转变为第二、三产业,我国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也已经转变为以城乡一体、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城镇化建设不是简单让农民从平房住上楼房,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需要合理实现其民俗的现代化变迁,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新型城镇文化建设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2014年6月14日,是中国的第九个文化遗产日,“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被设计为活动主题;活动期间,文化部主办了题为“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论坛,集中讨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这说明,辨证的审视非遗保护与以城镇化为视角研究非遗保护很有必要。
一、城镇文化建设中的襄汾县非遗保护现状及问题
1.襄汾县非遗保护现状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晋南地区是山西“根祖文化”之所在。襄汾县位于晋南,居于临汾盆地,东临塔儿山,西傍吕梁山,汾河自北向南纵贯襄汾县城中部。这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过去是主要的粮棉产区,自古就有“金襄陵、银太平”之称。优越的自然环境是造就襄汾文化资源丰富、民间艺术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考古发现,十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期,丁村人就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襄汾县陶寺乡遗址出土的铜铃、石磬、土鼓、鼍鼓,是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乐器,代表着“金石之声”的来临;襄汾还是蒲剧、眉户等戏曲影响广泛且深入的地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郑光祖就是襄汾人,襄汾出土的元代乐俑砖雕,丁村民宅上的戏曲木雕等文物……,这些历史遗迹、文化遗址等演绎了今天襄汾的风俗民情、文化传统,也都印证着襄汾历史与文化的深厚及久远。
该县建立健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和传承人保护体系,其中,有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天塔狮舞、尉村跑鼓车、晋作家俱制作技艺;省级5项,包括:天塔狮舞、尉村跑鼓车、晋作家俱制作技艺、北许锣鼓制作技艺、赵氏孤儿传说;市级13项,包括:天塔狮舞、尉村跑鼓车、晋作家俱制作技艺、北许锣鼓制作技艺、赵氏孤儿传说、令伯转身鼓、赵雄花腔鼓、太平面塑、襄汾系列笑话“七十二呆”;县级达39项之多,包括襄汾民歌、襄汾民间吹奏乐、襄汾曲艺(襄陵琴书、汾城琴书)、襄汾木板年画、襄汾陶寺舞龙、襄汾民间小戏、襄汾道情、襄汾民间杂技、襄汾传统建筑砖雕工艺……其中,赵雄花腔鼓、沙女沟村四句秧歌曾被列为山西省“非遗普查十大发现”。这些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口头传说、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是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特色鲜明、十分珍贵。
2.城镇文化建设中襄汾“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年轻人更愿意接受新事物,他们对城市生活的渴望或者需要远大于对传承民间艺术的想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或为生存出外打工,或通过考学出去定居城市,留下老人跟小孩守在村里。因此,传统的民间艺术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尴尬局面。
除此之外,有些民间艺术无法适应当下城镇化发展的“非遗”项目,缺乏资金,无人管理或管理混乱,都制约着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传统民俗艺术只有进行科学、理性的革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才能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顺应大潮,适应新的环境,从而顺利传承下来。
二、城镇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对策
非遗保护并非博物馆式的存档,还要实现其创新与传播,即所谓的“生产性保护”[2]。生产性保护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形态和文化内涵、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为前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腹透腹膜炎的护理.pptx VIP
- 肌电图设备可行性报告.docx
- 网络短剧推广方案策划.pptx VIP
- 2020年中央空调市场报告-艾肯网.pdf VIP
- 人工智能赋能中学化学教学的探索.pptx VIP
-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一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及离子共存课件.ppt VIP
- 解放上海红色戏剧小品《我记得你,你就活着》台词剧本手稿.doc VIP
-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实战课件 第7章 AIGC信息获取与数据分析.pptx VIP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doc VIP
- 2025下半年全国房地产经纪人考试(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