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泥土掩埋的植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被泥土掩埋的植物

被泥土掩埋的植物   地瓜 中国论文网 /5/view-7197636.htm   地瓜并非关中人的叫法,关中人叫红芋,有的地方叫红苕,好像只有东北人和山东人叫它地瓜。我的老家在河南,老家人叫红薯。到了浙江福建一带,它的名字就成了番薯,到了江苏,又换成了山芋。它的叫法还有芋头、甘薯、甜薯、白薯、白芋等等。也有稀奇古怪的名字,譬如台湾人叫做玉枕薯,云南彝语称它为阿鹅。无论怎样叫,它都长着一个长条的模样,红色居多,也有白色,有的书上说还有粉色。其实,粉色也归于红色的范畴,通常被描述成为淡红色,是一种由红和白混合而成的颜色,更准确一点,它应该属于不饱和的亮红色。   吃地瓜的年代――好像这样的说法才能配得上缺吃少穿的日子。把地瓜换成红薯、芋头或者其他,也许那味儿就不一样了。这就显出了一个词的重要:地。谁也不敢否认土地的伟大,正如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墨勒阿格说过的:“大地,你是万物之母。”它养育万物,当然包括人类。土地,在乡下人的心目里,有着“命根子”一般的重要,可是事实上,总是有许多人通过奋斗离弃了土地,也包括四十年前的我。土地上的劳作,令我苦不堪言。瘦弱的身躯无力负重,于是潜意识里,就把脱离土地视为幸福。   在所有潜入泥土的植物里,地瓜的叫法最形象。所有被称为“瓜”的植物都扯着长长的蔓爬在地面上,唯独它被泥土掩埋。它的叶子形状类似于人的心脏,又像鸭掌,扯叶的枝条很长,紫色的,我们这儿叫做蔓。一场夏雨过去,它就爬满地面,亲密无间地交织着。纠缠,这样的词语用在地瓜蔓的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地瓜的一生,与阳光隔绝,与风隔绝,与空气隔绝。这个世界,对它来说可以用一个词概括:黑暗。可从另一角度看,它隐蔽着,安全着(除非地震),自然的、人为的破坏与它无关。小孩子是调皮,可是地面上的动物、植物足够他们享尽天性了,哪里还顾得上泥土里的东西?   我的家乡是秋天挖地瓜的。在黑暗中度过一生的地瓜终于问世了,睁开了眼,看见了阳光,看见了南山,享受到了风和空气的抚摸。刚出来,它的身上还带着泥土,仿佛舍不得离开养育了它一生的母体。但很快,它就被剥去身上的泥土,装在架子车上被运回村子的秋场上,再之后进了人家的院子,藏进了地窖里。如此,它又回归于黑暗的生活。然后呢,一块块被切割、被蒸煮,填进了人的肚子。   这样的描述是不是很残酷。但没办法,这就是地瓜的命运和归宿。别说它,自然界有那种动植物能永恒呢。闭眼细想,是没有。幸福和快乐都是暂时的,永恒的词语只有一个:死亡。   我是有点悲观了。不过,人到了我这个年纪,凡事都能想开了。就说被家乡人称作红芋的地瓜,好歹是被人享用了,比起那些被虎狼毒蝎吞噬的弱小动物来,它是幸运的。   地瓜最常见的吃法是下锅。小米粥、包谷棒子的碗里有几块地瓜,就是早餐和晚餐的内容。还有一种吃法是烤,现在大街上依然有卖的。古戏里“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唱词,说的就是烤红薯。皮是半焦的,心是热烫的,在冬日里有种温暖。这烤红薯,我小时就经历过。在野外拢一堆包谷秆,点燃火,把地瓜放进去烤熟。不过,那火候很难把握,烤出来常常半生不熟,皮完全焦黑。吃完,手在脸上一抹,伙伴们全都成了黑脸包公。那种快乐的方式,如同逝去的时光,现在是找不回来了。   如果是红心的地瓜,那味道绝对甜。妻子眼尖,从菜市场一眼就能分辨出是不是红心的。我问她你凭什么?她笑笑说,凭感觉。我没辙了,感觉这东西是强求不来的。偶尔陪着妻子去菜市场,我的眼光只在地瓜的身上转悠,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它是红心的吗?   土豆   土豆,我们这儿叫洋芋。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它是外来的。一查资料,果然它的祖先在南美洲,学名叫马铃薯,是英文的翻译。它传到中国只有三百年的时间,中国古人的诗文里很难寻到它的影子。   土豆,关中人叫它洋芋。不过我倒是喜欢它的另一种称谓:土蛋。这个词表明了它同地瓜一样的身世,但“蛋”更吻合它的形状。地里的土坷垃是什么样子,土蛋就是什么样子。地瓜是长条的,土豆是圆嘟嘟的,也是泥土一样的颜色,眼力再笨的人也绝不会混为一体。再说,土蛋的称呼,也具有潜意识里的亲切感。   过去听过这样的说法:土豆烧牛肉。好像那就是共产主义的生活。所以,面对着土豆,我丝毫没有看见地瓜那样的悲悯之情。   土豆生性喜冷,适宜于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我在村子里劳动的时候,我们队在地势低下的“东滩”有几亩地,一年就只种一料土豆,冬天里地就歇着。开了春把它的种埋进土壤里,随后它就发芽,在地面拱出单叶,再之后就逐渐形成7-9片奇数羽状复叶。夏收后挖开泥土,根茎下就是一窝窝的洋芋蛋蛋,宛如一个几世同堂的大家庭,有大有小,最小的只有黄豆大。   土豆这东西怪了,明明是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可是出来时却是一身洁净,不沾一点泥巴。看这情景,它对泥土的感情远不如地瓜。如此,我就不免对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