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导学案3-1什么是声音.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学案3-1什么是声音

《3-1什么是声音》导学案 熟读学习目标: 目标: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声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具有能量。 二、了解学习重点:(关键词) 声音的发生、物体振动、声源、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速、340m/s、超声、次声 三、导向学习: 阅读课本P36--40,整体感知全课内容,针对学习目标画出重点知识。 (一)声音的产生 1、阅读课本P36(声源),完成下列问题 2、【做一做】①请同学们使课桌上的一张纸、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等发出声音,动手尝试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声。 ②同学们将手按着喉咙,试着发出声音,用手感觉一下是怎样的感觉呢? 3、【想一想】这些发声的物体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4、【实验验证】(用音叉来演示)观察、体验音叉发声时的振动(师生合作完成) 结论:⑴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若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会 。 ⑵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 (二)声音的传播 1、阅读课本P37(声的传播),完成下列问题 2、【想一想】 同学们, 这首歌,首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请你找出它们的声源分别是 ,这些声音是通过 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这说明:声音可以通过 传播 3、【想一想】 水里游动的鱼儿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鱼儿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鱼的耳朵里的。 这说明:声音可以通过 传播 4、【做一做】 (1)请你把一只耳朵放在课桌一端(不贴桌面),用手敲一下课桌的另一端,听听声音大小;(2)然后耳朵贴着桌面,再用同样的力敲一下课桌,比较这两次的声音大小有何不同?听到的敲击声音第 次的大。 这说明:声音可以通过 传播。 总结:(1)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 (2)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 。 5、【实验观察】演示真空铃实验(师生合作完成) 结论: 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 。 6、仔细看图3-1-6水波 和图3-1-7声波,声音是一种 ,叫做 。 7、【看一看】将蜡烛点燃放在录音机喇叭前,让一位学生对着麦克风叫一声,其余同学观察烛焰是否晃动? 结论:烛焰晃动这说明了声音具有 。 (三)声传播的速度 1、阅读课本P39(声传播的速度),完成下列问题 2、 叫做声速,声速的大小与 和 有关。 3、仔细观察课本39页的表格,15℃下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为 m/s;声音在水中的传播的速度为 m/s。由表可知,声音在 中传播最快,在 中传播最慢(选填“气体”、“液体”或“固体”)。 (四)声音的接收 1、阅读课本P39-40(人耳的听声能力),完成下列问题。 2、仔细观察39页图3-1-12,可知,肺里排出的气体冲击声带,声带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传入人耳中,触动鼓膜,声音信息传向大脑,产生听觉。 3、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做 ,单位是 ,(单位符号是 )。 4、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范围是 Hz到 Hz。 5、低于 的声音叫次声,高于 的声音叫超声。 人耳能否听到超声和次声? 四、小试牛刀 1.夏天,打雷时,我们会捂起耳朵,是怕被雷声振到耳膜疼,这说明声音具有 。 .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光的 。 .有一根长长的铁水管,小王在水管的一端用力敲击一下,小李在水管的另一端贴着耳朵听,小李会听到 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通过 传过来的,第二次敲击声是通过 传过来的。 4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 ( ) A. 声音被手挡住了 B. 声音被手吸收了 C. 琴弦的振动变小了 D. 琴弦的振动停止了 5.在月球上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A. 说话时声带没有振动 B.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C. 产生的声波被月球吸收了 D.耳朵失去听觉 .下列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人能听到的是 A.风暴发出的声音 约10Hz~15Hz B.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 约5Hz~6Hz C.旗帜在风中的振动 约50Hz D.医院中的B超 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击鼓时,会看到碎纸屑在鼓面上不断地跳动,在此实验中,小纸片的作用是 A.使鼓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使鼓的振动时间延长 D.使声波多次反射学海拾贝: 知识梳理: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写在下面的空白处。存在的疑惑:学完本节后,你还有哪些疑惑?1.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月亮相对于地面上的山来说它是 的 选填“运动”或“静止” 。鸟儿啼声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的。“隔墙有耳”这句谚语主要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鼓不敲不响,事不说不明”,其中“鼓不敲不响”说明敲击鼓面使其 才能发声..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

文档评论(0)

yous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