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建筑施工行业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新修订版.docx

2025《建筑施工行业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新修订版.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Page1—

—PAGEPage2—

建筑施工行业公司事故隐患

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强化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意识,有效预防坍塌、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房屋市政工程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在建工程项目部、分包单位及全体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临时用工及协作单位人员。

第三条公司坚持“隐患即事故”理念,推行“全员参与、分级管控、闭环治理”原则,鼓励一线人员主动报告事故隐患,建立“发现—报告—整改—奖励”全流程管理机制。

第二章报告内容

第四条员工应重点报告以下建筑施工事故隐患: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1.高处作业未系挂安全带或安全带固定点不符合规范(如脚手架钢管、临时栏杆)。

2.未持证操作特种设备(如塔吊、施工升降机、吊篮),或违章指挥起重吊装作业。

3.擅自拆除模板支撑、脚手架连墙件、洞口临边防护设施。

4.在未经验收的基坑、楼层临边、预留洞口等危险区域违规通行或作业。

5.酒后上岗、疲劳作业,或在易燃易爆材料堆放区吸烟、使用明火。

6.未执行安全技术交底要求,擅自改变施工工艺或工序(如混凝土未达强度提前拆模)。

7.临时用电私拉乱接,未执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规定。

8.未穿戴绝缘防护用品进行电焊、切割等带电作业。

9.隐瞒脚手架沉降、模板支撑变形等险情,未及时上报处置。

10.新进场人员未经三级安全教育即安排上岗作业。

11.无专项施工方案或未按方案实施危大工程(如深基坑、高支模、起重吊装),冒险组织施工。

12.强令工人在未经验收的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上作业,或超设计荷载堆放材料。

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1.脚手架立杆基础沉降、连墙件缺失、剪刀撑未连续设置,或外架与主体结构拉结不牢。

2.塔吊、施工升降机限位装置失效、钢丝绳断丝超标、标准节螺栓松动。

3.深基坑(槽)支护结构变形、渗水、周边荷载超限,监测数据异常未处理。

4.模板支撑体系立杆间距、步距超设计规范,水平杆缺失或未形成整体稳定性。

5.临时用电系统未采用TN-S接零保护,配电箱漏电保护器失效,电缆线拖地泡水。

6.施工机具(切割机、电焊机)防护罩缺失,手持电动工具未定期绝缘检测。

7.安全网破损、密目网阻燃性能不达标,临边防护栏杆高度不足1.2米。

8.易燃易爆材料(油漆、氧气瓶)未分类存放或未设置禁火标识。

9.消防器材(灭火器、消防栓)配置不足或过期失效,消防通道被材料占用。

10.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吊装专用吊具磨损、裂缝未更换。

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1.极端天气(暴雨、大风、雷电)未停止露天高处作业或未加固临时设施。

2.基坑周边堆载超限(如土方、建材堆放距离坑边不足1米)。

3.施工区域与高压线安全距离不足,未设置隔离防护措施。

4.夜间施工照明不足,作业面照度低于规范要求(如地下室、楼梯间)。

5.有限空间(管道井、地下室)未检测有毒有害气体即安排人员进入。

6.交叉作业未设置隔离层或未安排专人协调指挥。

7.工地周边存在滑坡、坍塌地质风险,未采取边坡加固措施。

8.未设置危险区域警示标识(如吊装区、爆破拆除区)。

9.扬尘、噪声污染控制措施未落实,影响作业人员健康。

10.疫情防控措施缺失(如人员聚集、未分区管理)。

11.在滑坡体、高边坡、河道等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施工,未进行地质勘测或未采取支护措施。

12.未对既有建筑(如地铁隧道、管线)进行保护,导致结构变形超标等。

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

1.危大工程(深基坑、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未编制或未按方案实施。

2.分包单位资质不符(如无脚手架搭设资质),未签订安全管理协议。

3.安全技术交底流于形式,未针对具体作业风险进行详细说明。

4.隐患排查未覆盖所有作业面(如二次结构、装饰装修阶段)。

5.未建立危大工程验收台账(如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分段验收记录缺失)。

6.应急演练未针对项目实际风险(如坍塌、火灾)开展,救援物资储备不足。

7.安全投入不足,安全防护用品质量不达标(如劣质安全帽、破损安全带)。

8.未建立隐患整改“五定”机制(定人、定时、定措施、定资金、定预案)。

9.未使用信息化手段(如智慧工地系统)实时监控重大风险点。

10.事故瞒报、迟报,未执行“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责任追究。

11.危大工程专项方案未组织专家论证

12.未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S安全教育交流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本人从事安全工作多年,已持有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有着丰富的化工及工贸安全管理经验,能提供指导或编制应急预案、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检维修等资料,欢迎咨询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9月20日上传了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