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何以突破,唯有创新
何以突破,唯有创新
信函创新为社会服务
李陕川(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政业务局副总经理)
今天的信,在古代称为书。魏晋时期,陈琳在《饮马长城窟行》中以“作书与内舍”“报书往边地”这样简洁的笔墨,写到了长城卒与家中妻子的书信往返。唐朝杜甫的那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更是脍炙人口。“信”这个叫法,直到明清时期才正式出现。清代戏曲家蒋士铨就在《岁暮到家》中写道:“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仅仅10多年前,书信还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和亲人朋友道别时,我们常把“写信联系”挂在嘴边。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写信联系”这句话慢慢归于沉寂,被“有事打电话”“有事Q我”“微信留言”所取代。
这样的变革对函件业务造成冲击。信函的主体变成各类账单、商业信函和政府民生服务信件,传统书信与明信片则更多承载了文化与感情韵味。尽管电子方式很便捷,但纸质信函是唯一能到达所有人群的告知方式,具有直观方便、内容详实、凭证性好、保密性强、安全可靠、方便阅读、易于保存等优势。以此为基础,我们不断丰富、优化信函寄递及配套服务,将信函服务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账单、商函、明信片,到DM广告、各类媒体广告,都是我们的服务范畴。
我们协助政府部门提供社保权益记录单、公积金对账单、交警违章通知单等函件的寄递服务,为银行、保险、通信及各类商业企业寄递对账单、发票、催缴函等函件,并提供数据清洗等配套服务,将信函寄递服务延伸到民生服务、客户服务及宣传营销服务上来。
我们将线下服务、线上渠道与多种媒体服务相融合,既发挥线下信函寄递目标精准、体验直观的优势,又通过线上渠道和多媒体营销提高产品和客户覆盖面,建立个性化和多渠道的账单整合服务新模式、多媒体和互动化的函件传媒营销服务新模式及文化色彩浓郁的封片产品服务新模式。
如何才能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突破?对函件人来说,答案唯有创新。不进则退,唯有不断挑战、不断突破,才能围绕社会和老百姓的切实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推进邮政企业发展。 每一时期都精品迭出
高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发行部总经理)
1840年5月,世界上第一枚邮票 “黑便士”诞生。最初,邮票只是一种邮资凭证,但人们渐渐开始热衷于收集邮票,集邮逐渐成为风靡世界的收藏热潮。
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邮票,若以志号划分,大体包括四个阶段:
老纪特邮票时期(1949年10月―1967年3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共发行纪念邮票494枚、特种邮票511枚,志号前分别标有“纪”“特”字样。这一阶段的邮票,主要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全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火热场面,还有相当一部分展现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进程、文体走向世界等主题。孙传哲等邮票设计家在此时期精心设计出《梅兰芳舞台艺术》《黄山》《金鱼》《牡丹》等经典邮票。
文编邮票时期(1967年1月―1974年12月)。以1970年1月21日为界,我国在“文革”期间先后发行了“文革”邮票与编号邮票。这一时期的邮票,题材基本围绕当时的政治形势,虽然发行套数不多,但每一套的印制发行量比较大。又因为用于通信消耗量较大,所以存世量小,部分邮票的市场价格很高。
JT邮票时期(1974年5月―1991年11月)。这一时期的邮票是纪特邮票的延续,以首写字母“J”“T”标明邮票种类,前者共发行185套,后者共发行168套。这些邮票题材更加丰富,涵盖政治、历史、文化、经济、体育、书画、地理等多个领域,出现了《奔马》《齐白石作品选》《红楼梦》等一大批邮票精品。1980年发行的《庚申年》猴票,更是开启了中国邮政发行生肖邮票的先河。
编年邮票时期(1992年―至今)。为便于管理,同时与国际接轨,我国自1992年起对新JT邮票的铭记、志号进行重大改革,邮票上的铭记从“中国人民邮政”改为“中国邮政”,同时增加CHINA字样,邮票志号也改用年度进行编排。这一时期,邮票作为“国家名片”的作用愈加突出,且更加重视选题的规划及系列性,发行了申奥成功、港澳回归、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载人航天、探月等反映国家重大事件的系列邮票。
每一个时期,中国邮票都精品迭出。尤其是近20年,随着设计水平、印制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中国邮票发展也更加异彩纷呈。 期待柳暗花明又一村
刘绍权(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总经理)
从1896年设立大清邮政到1949年成立邮电部,我国报刊的出版发行主要通过自办发行的形式,邮政仅有少量参与。只有1927年至1949年间的中央苏区,因为引进了苏联的经验模式,主要通过苏维埃邮政完成报刊出版发行。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于1950年率先交邮发行,开启了“邮发合一”时代。直至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