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副猪嗜血杆菌病愈后不良原因分析
副猪嗜血杆菌病愈后不良原因分析
摘要: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进行了介绍,详细分析了该病的愈后不良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为减轻和消除副猪嗜血杆菌病愈后不良提供参考。
中国论文网 /8/view-7245809.htm
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病;愈后不良;分析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1-0019-02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都有,甚至是健康的猪群当中也能发现。近年来,传染性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报道很多,但对此病留下的后遗症报道很少。笔者在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过程中,发现副猪嗜血杆菌病留下的后遗症,因其治疗难度大、持续时间长和高死淘率令基层兽医及养猪业主望病兴叹,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征
1.1 病原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为嗜血杆菌属的副猪嗜血杆菌,革兰氏阴性菌(G-),通常有荚膜。目前知有15个血清型,其中1、5、10、12、13、14型毒力最强,感染后,患猪多死亡;2、4、8、15型为中等毒力,死亡率低,但可以出现败血症,致生长停滞;血清3、6、7、9、11型,猪感染后无明临床症状。HPS具有明显的地方特性。
1.2 流行特点
该病只感染猪。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病菌通过飞沫随呼吸或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侵入体内,在机体抗病力降低的情况下,繁殖、产毒和致病。本病是一种严格的条件性致病菌,多种应激(运输、天气骤变、更换饲料、创伤等)是发病诱因;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天气变化较大的早春和深秋发生较多;本病与流感、猪瘟、蓝耳病、链球菌病等许多疾病共同发病;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但以2~17周龄猪最易感,其中以5~10周龄最多见。发病率一般为40%~50%,病死率可达50%以上。
1.3 临床症状及后遗症
1.3.1 临床症状 20~60 kg体重的猪发病最多。初次发病的猪场,接触病原后几天内就发病,出现体温高(患病猪的体温与原发病关系密切,有的高达41~42 ℃),有些猪由于发生脑膜炎而表现肌肉震颤、麻痹、惊厥。食欲减退直至废绝,呼吸困难,有的病猪表现出声低而沉的咳嗽、四肢关节及关节囊下沿肿大、跛行和行走不协调、弓背,皮肤和可视黏膜发绀,颤抖、共济失调,常于发病后2~3 d死亡。该病与传染性胸膜肺炎或急性败血型链球菌病同时发病,病程多在6~10 h呈急性死亡;多数病猪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中度发热(39.6~40 ℃)、呼吸浅表,有的病猪可见咳嗽、喘息、四肢末端及耳尖蓝紫。部分病猪由于胸腔疼痛,伏卧时双前肢跪地,长时间难于睡下。当病菌经过皮肤的创伤侵入或随血液侵及皮肤时,引起局部的皮肤发炎或坏死,部分病猪皮肤出现划痕伤,耳壳坏死。60kg体重以上的病猪临床表现以跛行、关节囊下沿肿大、弓背和行走不协调、生长速度减慢为主要症状。
1.3.2 后遗症 该病发生急性期未死亡或耐过的病猪呈现多种后遗症状。典型的症状是被毛粗乱、生长发育停滞,病程长达数月,病猪因死淘而告终。
耐过本病的公猪呈现慢性跛行,妊娠母猪流产,哺乳母猪因跛行、疼痛导致母性行为丧失,部分母猪发生顽固性子宫内膜炎;生长肥育猪食欲时好时坏,渐进性减食,对喂料反应迟缓。有的病猪粪便干燥、有的腹泻、有的病猪胃肠道出血导致粪便中带血;部分病猪反应迟钝、共济失调。时而呆立一隅、时而双耳紧贴颈部、时而一耳朝前一耳朝后。有的病猪走路摇摆、步态不稳,容易被撞倒地;部分病猪咳嗽声音低而沉、有的病猪明显喘气,有的卧地可见明显的腹式呼吸。
1.4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因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而异。内脏器官的浆膜面发生纤维蛋白渗出是该病的特征性病变。病死猪体表常有大面积的淤血和淤斑,病情严重的四肢末端、耳朵和胸背发绀。急性死亡的病猪,仅见胸腔、腹腔浆膜相连部位可见“蜘蛛网”丝状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肺脏淤血、水肿。病程稍长的胸腔淡黄色或黄色积液,肺表面浆膜、心外膜形成一层灰白色的纤维素性蛋白绒毛,当病情缓解时可发生心包粘连、肺与胸膜腔粘连。随病程延长,胸腔积液逐渐变为黄褐色;心、肺、肝、脾、胰、肠系膜、腹膜等浆膜面白色的纤维蛋白绒毛形成一层纤维素性假膜。当病情恶化时,胸腔器官浆膜面上的纤维素性假膜被积液溶解,胸腔积液变为酱油色、混有类似“豆腐渣”样残渣,味恶臭;若继发化脓性细菌感染时可见心包膜、肺与胸膜粘连部位形成的脓球。腹腔器官之间发生粘连,浆膜面上黄色的纤维素性假膜变腐。关节周围组织(常在关节囊下部)发炎和水肿,关节囊肿大,关节液增多、浑浊,内含呈黄绿色的纤维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