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机制的建立健全-权力监督体系发挥合力之关键
机制的建立健全:权力监督体系发挥合力之关键
摘 要: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监督种类众多、监督主体多样、监督对象广泛的相对完整的监督体系。然而,监督体系中各监督所处地位和发挥功效不尽相同,各类监督之间的合作仍然不尽如人意。只有建立健全相应机制,将各类监督加以整合,形成完善的监督网络,使权力的运行自始至终都受到监督与约束,监督作为体系之效能才能发挥至最大。
中国论文网 /4/view-7043003.htm
关键词: 权力监督; 体系; 机制; 合力
中图分类号: D523.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ki.sxsx.2015.02.014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has established the relatively complete supervision system which reflects diverse types, diverse bodies and diverse objects. However, the position and the effect of supervision are different in system. Also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types of supervision is still unsatisfactory. Only by establishing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sm, integrating various types of supervision, forming a complete supervision network, carrying out the power performances under the supervision and restraint all the times, the supervision system may be put into practice to the most degree.
Key words: power supervision;system;mechanism;resultant force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总结吸取“文化大革命”教训基础上,中国的反腐倡廉工作经历了从运动式反腐到制度式反腐的过程,提出要走不依靠群众式运动而主要靠制度建设的道路。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并同时强调反腐倡廉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障,监督是关键”。十六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此后,十七大提出必须“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十八大报告首次把“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作为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明确提了出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体系”,并首次正式提出要“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可以说,经过30多年的反腐制度建设,我国已经建立了监督种类众多、监督主体多样、监督对象广泛的相对完整的监督体系。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虽然我国监督体系的建立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各种类型监督不平衡现象也十分明显。
一、目前权力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权力监督体系是一个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法律制度基础之上,以权力的运行为监督对象,包括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种形式构成的完善的权力监督体系。但从实践来看,监督体系就其体制机制设计而言仍存在不少值得改进的空间,监督作为有机整体发挥合力的效果仍远不能令人满意。
(一)各监督类型实效发挥不平衡
在各类监督中,党内监督的权力和效能在实际中发挥的作用最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派出制度与巡视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纪委监督权更为独立与集中。党内监督强调监督权的相对集中,这种通过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来实现上级对下级的约束与监督,能够有效地提高监督效能,但却同时陷入“谁来监督监督者”的“监督悖论”。人大作为我国的权力机关和行使法律监督职能的主要部门,从法理上看应当处于我国监督体系的顶端,是最高层次的国家监督形式。正因为人大监督位尊权重,其在整个监督体系中起着主动作用,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其他监督形式都必须接受人大的监督、指导和制约,人大监督也就成为国家监督体系能否发挥功效的关键所在。[1] 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人大必须接受党的领导,这种高度整合的政治体制有其无可比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