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布依族建筑民俗社会调查
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布依族建筑民俗社会调查
[摘 要]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事像纷繁复杂,大略分为四部分: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本文结合调查实际着重讲述花溪布依族的物质民俗。通过分析花溪布依族的建筑民俗,进行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思考花溪布依族经历过400多年历史的跌宕起伏后,在现代文明中保持本民族民俗特色的问题。
中国论文网 /4/view-7129109.htm
[关键词]花溪布依族;农业民俗;建筑民俗
花溪区位于黔中腹地,距贵阳市中心17公里。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处东经106°27′-106°52′,北纬26°11′-26°34′。花溪区是生态区和贵阳市重要的水源保护区。花溪处于长江、珠江分水岭和南明河上游,松柏山水库、花溪水库两座中型水库,是贵阳市的重要饮用水源。花溪为多民族杂居地区,现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纳西族、瑶族、藏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花溪布依族主要分布在镇山村、高坡和红枫湖一带。镇山布依族依托其美丽宁静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民族特色,迎来八方游客。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在节日时期还保存着布依族的特色习俗。
一、镇山两寨
人生在客观事物中体现最全面、最完整、最生动具体的,莫过于建筑。(1)布依族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色之一很直观的体现在一进村就尽收眼底的居民建筑。
该村分上下两寨,上寨系古屯堡区,民居全在屯墙之内,多为三合院民居,木构建筑,石板装壁、石板盖屋面、石板铺天井,乍一看与屯堡非常相似,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屯堡,但还是与屯兵有关。这就是上面李仁宇将军屯兵的历史有关。三合民居设置朝门,与大门均不在一条轴线上。这一片区域保存善完好,石头垒砌的屋舍,粗壮茂盛的树冠,厚重古旧的古屯墙。保存完好的800多米长的屯墙由规整的石礅构筑而成,城门用巨型条石拱制成型,包围着村子,沿花溪河一路西行。站在古屯墙旁,整个布依村寨和花溪河美景尽收眼底。当时此屯墙很好的保护了村寨,而如今我们后人站在上面感慨大自然的能工巧匠。时隔百年光阴,虽然今日的镇山村时而喧嚣时而宁静,但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能轻易地在此感受阳光、古建筑和过往历史的包围。
下寨原建于河畔,1958年因修建花溪水库搬至屯墙之下“椅子形”地带。居民为三排梯级结构,无院落,无隔墙,木构建筑。村内主干道由屯门可通下寨码头,各小巷通至住户,形成丰富的建筑空间。现在,随着游人的到来,很多人家已开设了“农家乐”、泳衣出售、充气艇出租、烤鱼虾等,已较少从事农耕。每到周末,尤其是在夏秋季节,会有很多市民从市内驾车到来,既品尝农家饭菜又游泳消暑。
现在的镇山就象一座大型的渡假山庄,在对镇山村80名村民的调查中了解到,70%的居民愿意选择宁静、朴素的村寨生活,尽管60%的居民的月收入只有2000-3000元。这说明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布依族民们还是保持着一份释然、平和的心态。在走访中,了解到开设“农家乐”的村户所用的是同一本“镇山村统一菜谱”,上面的价格和菜肴大致一样,使整个村的收入都相差不大,也从另一个角度看促进了整个村子人与人的和谐。
二、布依建筑民俗中的生态和谐
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的不同导致气候条件的不同,而气候条件的不同也决定了建筑风格的差异。镇山村平坦的河谷地形地势使这里的人们享受着冬暖夏凉的气候条件,这里的人们一直尊重自然,感恩大自然的赐予而得以五谷丰登、生生不息,在当地的建筑民俗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明。
(一)就地取材
镇山布依族民居的建造多是就地取材、因材施工,这也是传统生态价值观的反映。建筑材料大多使用周边地区盛产的圆木、竹子和石头,价廉物美。花溪区镇山村盛产石板,村民就用石板来充当瓦片,盖在屋顶,形成了独特的石板房景观。镇山布依族的生产生活用具与器皿基本都可就地取材,寨中民居基本都用石头做围护,墙面用石板镶嵌,村内的各通道均以方块石板铺成。村民们盛水的水缸、喂猪的猪槽等用具都是用石头简易加工而成,石头取之方便,用之实用。当下流行的绿色、简约的生活态度在这个古老民族的传承的数百年,并在继续延续下去。
(二)“天人合一”
走进镇山布依族村寨,这样一番景象吸引着你:村前格子水田,寨后参天古树,花溪河悠悠流淌,岸边杨柳低垂,山水想接。这一切都是村民讴歌、保护的对象。寨后的那挺拔的古树被村民誉为“神树”,在布依族传统节日“六月六”时,村民们会来到这里拜祭,以祈求风调雨顺。人的生存和谐地与天地万物共生,这体现的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正是几百年来镇山布依族村民们的这种生活哲学保护着花溪河,使她保持着最美的姿态,几百年来一直养育着整个贵阳市的市民们,孕育着这里的生命繁衍不息。
(三)生态和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