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与哈姆雷特的叛逆行为比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贾宝玉与哈姆雷特的叛逆行为比较

贾宝玉与哈姆雷特的叛逆行为比较    内容摘要:《红楼梦》与《哈姆雷特》是中外两大经典悲剧之作,其中着重关注的是“人”这个话题,通过个体“人”来控诉矛盾重重的时代的悲凉。本文选取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作为论述对象,从人生体验,时代视角来比较二者之间的共同行为―叛逆,发现其内在联系与差异,进而探索特定时代下对于人性的关注程度,深刻揭示叛逆精神存在的必然性。 中国论文网 /9/view-7229420.htm    关键词:贾宝玉 哈姆雷特 叛逆行为 独立人格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作之最,《红楼梦》是我国封建末世经典之作。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哈姆雷特与贾宝玉在其性格、情感、结局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联系和矛盾。本文且从两个形象的交友,思想,制度等方面浅论其叛逆行为。    一、贾宝玉与哈姆雷特叛逆行为之共性    他们二人出生都有其共性,那便是富贵。哈姆雷特出生于宫廷皇室,处于统治阶级,家庭和睦;贾宝玉出生在四大家族荣国府,衔玉而诞,一生下来便是锦衣玉食命,两人皆是物质生活上的富裕者。    (一)相似的交友方式    两者在朋友的选择上,都无所谓贵贱,不论地位。在对待朋友的态度上,都可见二者的真性情。    宝玉周围总少不了女人的存在,就连那通灵玉石也是女娲所给,玉石是他的命根子, “男性中心地位被剥夺”。男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不食人间愁滋味,未经世事风浪与风霜的公子。即便是这样的一个被丫鬟围着,嬉笑度日的无忧公子也会有他寂寞的时候,他需要能同自己醉酒一场,排解心中郁结的兄弟。于是他便结交了人生中的几位知己,“读书之交”秦钟,“精神之友”蒋琪官,“侠情之友”柳湘莲。交结戏子本就是为当时富贵人家所不齿的放浪行径,宝玉与这样的人来往,为礼法不容,且不说他们间的情谊结局如何,交友过程中,宝玉可谓是托付了真心的,恨不得从此跟了他们去。    哈姆雷特的朋友霍拉旭,具备的是他理想中的人格。他是平民,哈姆雷特称他为穷人,这不是鄙夷,而是对平民生活的一种向往,对皇室束缚的无奈。这样的朋友正直,善良,理智,是背负着复仇责任的哈姆雷特所期望的美好人格,也是他所不能的,所以说,霍拉旭是他能够吐露真心的朋友,以至于在临死前对想要自杀的霍拉旭说:“你倘然爱我,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哈姆雷特希望霍拉旭的美好的人格存活下来,希望这样的朋友能够延续他的理想。    二者在对待异性之交上,珍视情谊,足见二者的真性情,这是在那个矛盾重重的时代中难得的品质。    (二)共同的独立思考精神    贾宝玉有异于那个时代的思考方式,他关注自己的人生大于关注社会,虽然存在一定局限性,但他拥有“自由思想”和“平等观念”。对女性他给予了高度的赞美“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他蔑视门第观念,科举权威,种种叛逆行为都与封建礼教形成强烈冲突。    时代虽然沉重打击了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打得他火花四射,激发了他的思考能力。正因为他有极高的理想,他也就感到了极深的痛苦。他常常责备自己“成天做梦”,“胆小如鼠”,在本可以复仇的最佳时机,他在思考,在装疯过程中,他仍在思考,虽然造成了复仇的延宕,但在思考中展现了人文主义者的力量,人性的光辉。    二、贾宝玉与哈姆雷特叛逆之差异    二者的叛逆行为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对女性的态度,叛逆的具体行为,以及结局的设定,都存在着不同。    (一)贾宝玉: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叛逆者    封建制度使得社会几近病态,贾宝玉与封建社会背道而驰,因而造就了他这样一个无奈叛逆者形象。    1.崇尚纯洁女性    贾宝玉所处的环境具有典型意义,明明是男权社会,而在贾府中,实际上却是女子在管理着这个大家庭。作者强化了女子的个性,宝玉在女子的包围下长大,对“男尊女卑”的观念持反对态度,是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他认为“男儿是泥做的,女儿是水做的”,他还曾这样赞美女性:“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人来!”。从他对女性的溢美之词可看出对女性的崇拜,他厌恶男子,认为那是浊物,甚至包括自己在内。这样的女性崇拜与男权社会形成了鲜明地对比,也是他的叛逆所在。    2.厌恶科举制度    宝玉无疑是抵触读四书五经的,至于原因,可以说是因为他已故的哥哥贾珠,从而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亦或是单纯的违忤贾政的期许。看到秦可卿房中挂着的《燃藜图》(第五回)他会感到不快,但是对于诗会的开办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且有不凡的成果,是他文学素养的体现。所以,这里的不爱读书应指不喜欢应科举制度而读书。    3.看破红尘出家    宝玉的结局―出家,可能是因黛玉之死,对爱情丧失了希望,失去了对尘世的精神维系,而去履行爱情誓言的行为,也有可能说是贾宝玉身遭大起大落,看破红尘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