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邯郸“四李”
邯郸“四李”
引言
中国论文网 /5/view-7137660.htm
“邯郸”是中国三千年历史中唯一没有改过地名的燕赵古都。
这种巍然不动、宁静致远的山水情怀,孕育出许多经得起风雨考验的卓越人才。
在邯郸市的医学发展史上,曾经出现一道高昂动人的群体景观,它是由邯郸市第一医院四位大内科医生共同创造的精神高度,他们是被邯郸人民亲切称为“四李”的李中华、李彬、李赣骝、李维。
追溯“四李”由来,早在60年代“四李”到邯郸市大名县插队落户,两年之内,从前在医院接诊的很多老病号先后去世。病人家属集体向市政府请愿,请求以李中华为首的骨干医生回来为他们看病。
从那时起“四李”开始在百姓中口口相传,声名远播。
由此可见,“四李”是人民生死相托的好医生!
然而他们是怎样的好医生?他们做过什么?何谓“四李精神”?对此有所了解的人越来越少,“四李”风范犹如杏林“遗珠”……
然而,“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作风,作风关乎形象,形象也关乎卫生工作的成败。”写下这段话的人是邯郸市现任卫生局局长周海平,他表达了对人类“精神”的赞扬与认领。
2014年金秋,在蓝天白云的时节,在四位耄耋老人都还健在的时候,我受命为“四李”写报告文学,由此幸运地走近他们……
“四李”都是外地人,早在五、六十年代,他们分别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来到邯郸,带着名牌大学的高学历在邯郸这座小城一呆就是几十年,将人生最美好、最宝贵的时光无私奉献给了邯郸人民。
从医几十年来,“四李”经历了动乱时期,改革开放,信息时代,然而他们始终坚持使用最传统的物理检查“视、触、叩、听”,一生中从未与患者发生过纠纷,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从未开过大处方,从未收过红包,从未出现过度医疗。
“四李”时期大内科病人的治愈率、抢救率、周转率以及病床的转床率都在全市第一;每年抢救心肌梗塞患者的死亡率为10%,比全国的同类死亡率15%还低。
根据“6.26”指示,60、70年代,“四李”带着医疗队插队落户、下乡巡诊,他们一边下地干活,一边看病救人,一边为当地百姓培养赤脚医生。可以说,他们当年培养的赤脚医生支撑起了邯郸市周边乡镇的基础性医疗服务,为百姓解决了看病难问题。
80年代,“四李”为市内及周边县区市基层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开办内科培训班,如今培训班的学员已成长为市内及周边基层单位的骨干与主力,在全市卫生战线的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排头兵作用。
90年代,“四李”中的李中华、李彬为第一医院开拓了心脑血管领域的学科建设,培养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学科带头人,引领了邯郸市卫生系统前沿医学的发展……
直至2014年,80多岁的李中华、李彬仍然坚持出诊,他们一生如同病历上的笔工,从来都是一笔一划,一步一个脚印……
倘若当下再难找到这样的人,不防让我们驻足仰望……
抬头看病 nbsp;低头看书
邯郸市中心有条“中华街”,街上有座“中华桥”。每当夕阳西下,一位瘦小的耄耋老人会拎着菜沿路边、桥头、河畔缓缓向家走去。
这位来自上海的老人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守护在这异乡的路边与桥畔,冥冥中他似乎注定与此地结缘,因为他的名字就叫“李中华”。
李中华,1958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后分配至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了六年。1964年调至邯郸市第一医院大内科工作至今。
李中华一生并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更未有过惊世骇俗的豪言,生平只做了两件事:抬头看病,低头看书。
所谓“抬头看病”,李中华真正抬起的不是头,而是心:医生对病人、对生命、对职业的敬畏之心!按李中华自己的话说:“医生这个职业跟别的职业不同,一个产品做坏了可以重新做,但医生不能,他面对的是一个生命,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80年代曾有一名被其他医院判了“死刑”的少女住进心内科,当时患者年仅17岁,体症是全身淋巴结肿大,脖子下的淋巴瘤像核桃一样大,并且发烧长达半年。所有收治过这名患者的医生都下了相同的诊断“恶性淋巴瘤”,给出的建议多是“没什么好办法了。”
回家后一家人整天以泪洗面,度日如年。一朵花儿还没有绽放便要凋谢。绝望的家人整天以泪洗面,最后报着一线希望找到了李中华。当李中华在为患者全面查体后,起初他也认为患者各项体症符合“恶性淋巴瘤”病症,但就在查房过程中他发现患者的床头柜上放着一瓶“苯妥因钠”。李中华立刻警觉并询问:“这个药你在吃吗?”
少女回答“是”。
“为什么吃它?”
“我四年前得了癫痫,这是治癫痫的药。”
“你从前为什么没有向你的主治医交待这个病史?”
少女一脸懵懂,“因为觉得这个药跟我的病没有关系。”
李中华若有所思道,“那可不一定。”
几十年来,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