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琴作品《阿根廷舞曲》的作品分析.docVIP

浅谈钢琴作品《阿根廷舞曲》的作品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钢琴作品《阿根廷舞曲》的作品分析

浅谈钢琴作品《阿根廷舞曲》的作品分析   【摘 要】希纳斯特拉是国际上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家,其作品非常具有影响力并广为流传,《阿根廷舞曲》就是其中之一。本文深入分析阿根廷音乐以及希纳斯特拉的作品,并以此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阿根廷舞曲》,首先分析了其创作特点和演奏技巧;其次对作品中的非传统创作手法进行了艺术特征的研究。 中国论文网 /7/view-7188232.htm   【关键词】钢琴作品;阿根廷舞曲;演奏方法;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082-01   目前,音乐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阿根廷音乐,著名的阿根廷作曲家希纳斯特拉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希纳斯特拉的钢琴作品《阿根廷舞曲》,完美地将传统创作手法与现代创造手法相结合,具有典型的阿根廷民族色彩。本文从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出发,系统分析该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等问题,更好地诠释该作品的音乐价值。   一、内容与结构的民族特征   作为希纳斯特拉创作的第一部钢琴曲,《阿根廷舞曲》具有浓重的阿根廷民族特色,同时融入新型的创造方法,使该曲又充满活力和神秘色彩。由《老牧羊人之舞》《优雅的少女之舞》和《狡猾的牛仔之舞》三个独立的乐章构成,描述了阿根廷游牧民族的三个片段。在《老牧羊人之舞》组曲中,融入阿根廷民间的马兰波舞曲元素,从而赋予舞曲复杂快速的节奏,通常以6\8拍的形式展现出来。《优雅的少女之舞》是单三部曲式,是最为优雅的旋律,同时也是被演奏得最多的曲子,它来自阿根廷传统的森巴舞曲,其速度一般在慢板或中板之间。《狡猾的牛仔之舞》也是三首乐曲中最长的一首,融入了阿根廷的乡村舞曲-猫舞的元素,使舞曲具有切分的效果,能够与6/8拍、3/4拍结合使用。   二、钢琴技巧   在演奏组曲一和三时,追求地是钢琴音响的打击乐式。因此,表演者要注意手指的灵敏度,要使弹奏整体均匀,音色清楚干净,但不能失去野性。在组曲三的后半段,通过手掌的控制左右手的柱式和弦,激动的情绪则由坚挺的指尖关节推出去,这样渲染的气氛能够表现出游牧民族的性格。组曲二的演奏相对比较传统,通过低音的音型反复来展现低音声部。作为一部节奏形态丰富的作品,《阿根廷舞蹈》通过重音的改变以及多节拍的对位使其更加精彩。希纳斯特拉运用多种民族音乐素材,加之现代创作手法的融入,使乐曲充满着浓浓的民族气息。这样的表现手法值得众多音乐人学习和借鉴。   三、《阿根廷舞曲》的艺术特征   (一)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文化拥有着不同的音乐,作曲家应该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以及不同类型的音乐,从而丰富大家的音乐体验。民族的差异使得不同的音乐类型有着不同的结构和调式、调性等,通过对不同民族音乐的深入研究,可以吸取不同民族音乐的净化,为创造更好的音乐提供素材。   《阿根廷舞曲》正是因为通过希纳斯特拉的创造,融入了民间音乐,才展现出了这部作品的神秘和活力,使其深受广大人民所喜爱。其在旋律、调式和音调等方面都能够体现民族音乐的特点,组曲二中采用德里斯特民谣,通常用来表达伤痛之情。组曲三《狂野的高卓牧人之舞》采用快节奏的马兰波舞曲,极具阳刚之气,有很强的节奏感。   《阿根廷舞曲》创作于20世纪初期,此时的阿根廷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国家各项事业都稳步发展。作品描述了阿根廷游牧民族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无穷向往,是阿根廷人民的生活写照。   (二)不和谐性。《阿根廷舞曲》中运用大量的现代创作方法,产生的音响效果自然也与传统的效果有所不同,例如敲击性音响效果。新时代下,事物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人们能够欣赏传统古典音乐,同样也能接受现代创造手法带来的新鲜感。希纳斯特拉《阿根廷舞曲》出现的不和谐效果,不仅是创造手法的需要,也是作品对演奏力的需要。   由此可以看出,《阿根廷舞曲》的不和谐音响效果,也是现代钢琴作品的重要特点,同样也符合当今时代下我们的审美观点。音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位听众的音乐审美也各不相同,只要音乐符合观众的审美习惯就是完美的音乐。   参考文献:   [1]邱晓柳.传统与现代舞曲的双向诠释[D].浙江师范大学,2014.   [2]于婷.希纳斯特拉《阿根廷舞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鲁果.希那斯特拉早期钢琴作品中民间音乐元素的分析与诠释[D].南京艺术学院,2010.   [4]崔尹.民族风格在钢琴音乐中的演奏探析[D].延边大学,2013.   [5]刘碧琳.《阿根廷舞曲》作品风格分析及对我国民族钢琴的启示[J].音乐大观,2012,(06):154.   [6]徐向黎.传统与现代之间――简析吉纳斯特拉的钢琴组曲《阿根廷舞曲》[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03):159-162.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