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狂人王贻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狂人王贻芳

科学狂人王贻芳   一个喜欢挑战的学术狂人 中国论文网 /5/view-7199683.htm   因为对物理兴趣浓厚,上大学时王贻芳报了南京大学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别说在那个年代,就是现在,这也属于冷门专业,但王贻芳甘之若饴,科科优秀。毕业那一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丁肇中面向全国招收高能物理研究生,高能物理在中国属于冷门中的冷门,即使有机会出国深造,未来能在这个领域深入者也凤毛麟角,而彼时已有许多优厚的工作机会静候王贻芳,但他却果断地悉数放弃:”我喜欢,我就要去尝试,哪怕失败也在所不惜。”最终,成绩优异的王贻芳顺利拜师丁肇中门下。   王贻芳在导师丁肇中的指导下度过了从研究生到博士后的十一年。十一年里,从意大利佛罗伦萨到瑞士日内瓦,从单纯的中国留学生变身为全球杰出青年学者,在欧洲核子中心L3实验组,王贻芳创造了多项纪录:一年时间内发表了三篇论文;以“唯一的一名学生”身份出任“新粒子寻找组”组长;在被实验组内部认为是不可能的情况下,精确测量出了陶轻子的极化……   但十一年后,王贻芳却选择了离开,转投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个尚在设计阶段只有二十人的小项目组。欧洲核子中心拥有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其进行的L3实验,拥有十四个国家、三十多所科研机构的四百多名科学家,很多人都是知名科学家。弃大而投小,风险自不用言,连导师丁肇中也让他再慎重考虑考虑。但王贻芳很坚决:“在一个大型项目里,年轻人起到的作用和影响都是有限的。而斯坦福大学的这个小项目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是一个理想的平台,可以参与更多,以弥补我在高能物理实验中其他领域的欠缺。”   就这样,王贻芳辞别导师丁肇中,来到斯坦福大学,并成为项目里的核心技术人员。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家庭也很美满,女儿与儿子相继出生,他们还在硅谷买了一栋很大的房子。在外人看来,王贻芳过上了很幸福安定的生活。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安定的生活王贻芳只过了六年。随后,中科院高能所向王贻芳抛出了橄榄枝,邀请其回国发展。王贻芳没做太多犹豫就点头同意。很多朋友得知后,都劝他慎重考虑:“像你这样不会搞关系的人,出国多年,在国内也没有根基,回国是混不下去的。”更重要的是,如果全家回国,两个孩子上学的事,中科院也无法给予保证。   但王贻芳还是选择了回国。“在美国,像我这样的研究人员,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我还是想做一点事情,而国内有这个机会。”在不遗余力地与妻子做说服工作整整一年后,王贻芳终获“许可”,携妻带子回国,开始着力推动和组织国内的空白研究“中微子研究项目”。   一个钟情固执的工作超人   回国后,因为条件不允许,“中微子研究项目”暂时无法实施,王贻芳只好曲线救国,先行负责北京谱仪实验室,这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里王贻芳最大的成就不是将该项目做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而是培养了大量高能物理人才――在组建国际合作组时,作为项目负责人的王贻芳有意把一些任务交给国内高校承担。此举一出,立刻引来了诸多非议,因为所有任务靠中科院高能所的研究人员就能完成,自己可以做的项目却让给“外人”瓜分,这不是置部门利益于不顾么?但王贻芳顶住各方压力坚持己见:“中国的高能物理要进步,就不能仅仅在高能所内发展。可近几十年来,国内许多高校的物理系严重萎缩,甚至慢慢变成了材料系,作为国家队,我们有义务敞开大门让有志人才走进来。”于是,先后有24所国内高校参与到项目中,为整个中国高能物理界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人才,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学术潜力。   真正让王贻芳在业界名声大噪的,还是大亚湾中微子探测项目。国际上先后有七个国家提出了测量中微子的实验方案,王贻芳抓住这一机遇,原创性地提出在大亚湾附近的山体内建造中微子探测器的方案。为了便于项目顺利推进,王贻芳在进行立项申请时就将之定为“国际合作”,这个名头为项目的推进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也让王贻芳面临了很大的困难,最大的难题是实验主导权的问题――如果采用美国团队的方案,国际合作是来了,可中方的实验主导权便归零;倘若坚持中方的方案,美国人则可能另寻伙伴。   当项目组的其他人员还在纠结时,王贻芳直接掷地有声地摆明立场:“他们的方案存在问题,我不能答应!国家花这么多钱,却把方案让给美国,让他们得到成果,不可能!我不希望仅仅是为别人提供条件,我们要做一个自己的实验!”   王贻芳的坚持让他经受了两年多的煎熬,中美两方再度就项目方案问题进行谈判。五个小时的拉锯战,单刀赴会的王贻芳舌战数十位极具国际影响力的美国高能物理学家,丝毫不予让步。谈判最终不欢而散,双方连手都没握就各自离去,精心准备的晚宴也随即取消。   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王贻芳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将一批批国内和美国华裔科学家拉了进来,集体智慧博弈的结果是,美国团队最终选择了妥协。项目正式启动的那一刻,王贻芳很骄傲地说:“他们最终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