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末谶言与政局
秦末谶言与政局
摘 要:秦末的谶言,部分是一群不学无术的方士伪造出来的,部分则是各个地方的反秦势力制造的。这些谶言,反映了当时的一些政治情况,也反映了当时各地反秦的怨言。这些怨言,更加激起民愤,民众从而揭竿起义,进而埋葬了秦王朝。
中国论文网 /6/view-7144342.htm
关键词:谶言;方士;政局
秦朝末期,有着众多有关秦朝命运的谶言。在这些谶言面前,秦朝统治者用尽各种办法应对。可是这些应对,并没有办法挽救秦朝命运,秦朝最终在全国性的暴动中灭亡了。
一、秦末谶言与方士
秦末的谶言,与方士有着重要关联。秦末的知识分子,包括儒生和方士,儒生多敦厚长者,而方士则鼓吹神仙说。秦始皇在初并天下以后,志得意满,继而迷信于仙药,于是派出韩忠、侯公、石生去寻找仙药。燕人卢生奏录图书,即“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于是派遣蒙恬“北击胡”。奏录图书的人叫做方士,按照顾颉刚的说法,鼓吹神仙说的叫做方士,他们懂得神奇的方术,或者收藏了很多药方。其实奏录图书只是秦始皇寻求仙药的一个偶然事情,不过这件事情却反映了人心问题。秦朝统治不得人心,知识阶层和民间对此都有怨言,并且希望有力量可以灭亡它。秦国的知识分子阶层,不管是方士还是儒生,都受不到秦国统治者的重视,而且甚至还有生命危险。另外,秦国还实行严厉的监督制度,使得人们没有著书立说以及自由舆论的权利。这对于知识分子而言,是极其不能忍受的事情。于是在反秦战争中,有着孔子的后代投到陈胜的阵营去的事情。不过这也确实反映了北方军事压力。而秦始皇本来是想延长秦朝的统治的,不过其处理这件事情的做法,反而加深了秦朝的危机。第一,它使人相信了谶言的作用,以至于以后的人纷纷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亡秦的意愿;第二,它使得战争继续扩大,民不堪命,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使得秦朝民心尽失;第三,它造成了更多的徭役和逃亡,而这些人,成为了后来反秦的主力之一;第四,它造成了一种舆论,使得人们相信在秦二世胡亥的时候秦朝就会灭亡,所以在秦二世时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秦运动。
燕齐方士做的第二件重要事情,就是唆使秦始皇做真人,然后令人无所知其居所。于是秦始皇就自称真人,修建甬道,并且不准别人告知其居所,否则罪死。由此开始,秦国的政局进一步恶化。先是中人泄露了始皇之语,始皇曰“此重任泄吾语”,故而杀中人。从此再也没有人知道始皇的所在了。秦始皇的这种做法,其影响是非常恶劣的。第一,皇帝最亲近的人群――中人都不敢对皇帝说真话,皇帝被蒙蔽得更加厉害了;第二,由于没有人得知皇帝所在,所以在秦始皇死后,赵高得以顺利扶正胡亥。
方士们在骗术将要被揭穿的时候,说了一通秦始皇的坏话,然后扬长而去。于是秦始皇大怒,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于是始皇帝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尽坑之。有些方士确实是该死的,但是大多数方士和儒生却是无辜的,这其中一定有许多冤狱。长子扶苏进行劝谏,结果被发配到北部做监军。1这件事情的影响同样是恶劣的。第一,它造成了方士和儒生与秦朝的对立,以至于在秦末战争时,他们都走向了秦国的对立面;第二,它还使得秦始皇与亲属的隔阂,使得秦始皇彻底变成了独夫。
方士们的谶言为什么会屡屡奏效?方士们曾说,“始皇为人,天性刚愎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恣纵,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则死。然侯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里借批评秦始皇的同时,也指出了谶言盛行的原因:秦始皇的性格刚愎自用,重用文法吏,使得忠臣不敢进言,然后秦始皇听不到自己的过错,因而更加盲目自大,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由于没有人敢对秦始皇进谏,所以秦始皇日益相信方士们的骗术。
二、秦末谶言与各地力量
秦末的谶言,与各地力量,尤其是贵族有着重大关系。与平民相比,六国的破灭,对六国的后代打击更大。对于那些六国之后,他们不仅仅是国恨,而且是家仇。他们的命运,在一夜中彻底改变。他们从王公贵族,一下子变成了亡国奴,甚至是阶下囚。六国的后代,既包括那些六国君主的后代,也包括六国将相的后代。虽然秦灭六国后,曾经将六国后代迁往咸阳,不过总有漏网之鱼,比如项梁、项羽,张良。那些逃亡在外的六国之后,无时无刻不想着复仇。张良就是因为谋杀秦始皇不成,所以才走上流亡的道路的。第一件,就是张良刺杀秦始皇。张良觅得大力士,并且在博浪沙袭击秦始皇,只不过误中副车,秦始皇逃过一命。此后,张良就更改姓名,亡匿在下邳。张良本是韩国贵族,又博浪沙在韩国,而依照秦国法律和秦始皇个性,一定有一大批韩国人跟着受牵连。不过张良在齐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