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短杂文小辑
精短杂文小辑
鞭 子
中国论文网 /5/view-7200461.htm
韩元俊
梁实秋先生的《排队》一文中说:抗战时期,人们在车站购票是不排队的。但是日本人占领车站后,秩序就井然了。为什么呢?因为有个日本兵拿着鞭子来回巡视,看到有插队的,就扬起鞭子狠狠给他一下。
梁先生悲愤地质问:“中国人难道真的需要那么一条鞭子吗?”
无用之用
王大拙
有人问文学何用,莫言说:“文学是无用的。”这无用正是它的大用。所谓有用,只是一种世俗的物质的衡量;它是显性的,能看得见。无用的诸如文学艺术,虽看似无用,但它滋养的却是人的心灵。诸如《红楼梦》,谁能估量它的价值呢?
耻与吃
纪慎言
《论语“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翻译成现代汉语即为:原宪问孔子,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治理得好,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做官的可以按规定拿应得的俸禄;国家治理得不好,政治昏暗,民不聊生,做官的还拿俸禄,这就是可耻。”这里,孔老夫子的潜台词,恐怕就是当下的“绩效工资”:政绩优劣不一,则俸禄不等。
如今,某些地方政府机关,甭管领导和下属的工作好坏,有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工资一直照发,而且只涨不落――这与只挂名不上班“异曲同工”,是另一种形式的“吃空饷”;但是,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并没有谁觉得这是什么耻辱。
为 己
张 希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想必大家耳熟能详,其中“为己”二字该作何解释?为己谋利,让自己各种欲望得到最大满足?《佛说十善业道经》载:“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观后恍然。其含义是,人应遵循本性之善,合乎天地自然之道,不偷盗、不邪淫、不贪欲,时刻检点,厚德善行。“为己”之“为”是修为,律己才是为己。
公 民
赵 晓
总结中国历史上的人格类型,多是三种。
一曰“顺民”,即逆来顺受、麻木不仁;二曰“暴民”,逼急了老子跟你干,逼上梁山,滥杀无辜;三曰“逸民”,不关心世事,骑青牛出函谷关,独善其身。
中国历史上所最缺者乃“公民”――有爱心,有理性,尊重规则,以善胜恶,致力于用爱心和理性,建设性地推动社会的更新与进步。
大度天心宽似海
酱香老范
人到晚境,不再血气方刚,意气用事,当比年轻人更有宽容之心、原谅之情。待人处世宽厚,还有延年益寿之效。
虽然每个人都有犯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但能做到“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者少之又少。其实,刻薄与怨恨,不仅伤害别人也折磨自己。
真切的原谅和宽容,不是弱者的无奈,而是强者的主动。英国有一句谚语:“诚挚地宽恕,再把它忘记。”吾友某君,行年未到六十,而心态已迈入耳顺之境。倘有自己觉得对不起人家的事情,总挂在心上,尽力弥补。而人家有对不起他的事情,他淡淡一笑:“我记不得了。”好一个“记不得了”,“大度天心宽似海”也。
世界上最荒谬的五件事
玉蝴蝶
1、砍树做成纸,在纸上写“爱护森林”。
2、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在KTV里唱《父亲你辛苦了》。
3、女人每天和很多男人暧昧,却说世界上没有好男人。
4、用辛苦换来的钱换成烟再烧了,换成酒喝醉再吐了,还说钱难挣。
5、明明同意以上说法,却不承认。
入世的信奉
凸 凹
连日耽读《拜伦书信选》,常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信息和识见。拜伦在1808年1月21日致罗伯特“在道德方面,我偏爱的是孔子而不是十诫,是苏格拉底而不是圣;我已拒绝吃圣餐,因为我认为从一个世俗的代理主教手里接过面包来吃或接过酒来喝,不会使我们成为天国的继承人。我认为,一般说来,德行或某种德行只存在于气质之中,每种德行都是一种情感,而不是一种原则。”
拜伦让我想到托尔斯泰,托尔斯泰也尊崇孔子;看来,孔子在那时的欧洲大地上,已经有了广泛影响。耐人寻味的是,拜伦和托尔斯泰一样,既信宗教,又奉行入世哲学,把道德作为一种情感,而不是冷冰冰的信条。根本地――他们崇尚的是灵魂的解放,以及道德自律及其在生活中的践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虽不是宗教,但有宗教功能。其入世经世的亲切态度,让它更能深入人心。
圆 满
木 心
命的两大神秘:欲望和厌倦。每当欲望来时,人自会有一股贪、馋、倔、拗的怪异大力。既达既成既毕,接着来的是熟、烂、腻、烦,要抛开,非割绝不可,宁愿什么都没有。智者求超脱,古代的智者就已明悉不幸的根源,在于那厌倦的前身即是欲望。若要超脱,除非死,或者除非是像死一般活着。以“死”去解答“生”――那是什么?是文不对题。近代的智者劝解道:“欲望的超脱,最佳的方法无过于满足欲望。”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