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的文化遭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松的文化遭遇

武松的文化遭遇   摘 要:在中国古代,“侠”的演变过程基本上是一种抛物线状态,《水浒传》中的武松,就是这个抛物线的最高点。就武松本身而言,他又是一个英雄与反英雄“共轭”的艺术形象。因此,以“武松”的文化遭遇为例,进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侠”文化现象,就成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中国论文网 /4/view-7050565.htm   关键词:武松;文化遭遇;共轭;侠文学;抛物线   作者简介:石松,男,扬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发展的潜逻辑过程与逻辑结构”,项目编号:13YJA751040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5)03-0140-07    从“墨侠”到今天某些人的“侠”意识,大体上是一种抛物线式的演变过程状态。而《水浒传》中的武松,就是这个抛物线的最高点。因此,研究“武松”的文化遭遇,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侠”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意义。    什么叫“侠”?工具书的解释是:旧时指有武艺、见义勇为、肯舍己助人的人。有人认为“侠”是从墨子那儿开始的,即所谓“墨侠”,但整部《墨子》之中却没有一个“侠”字。当然,在墨子那儿,“侠”的思想蕴含却是有的。如:“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1](P4)这里涉及“侠”的基本精神:仗义疏财。然而,对“侠”的更多阐述却是在“兼爱”之中。墨子称具有兼爱思想的人为“兼士”,并与“别士”对比:“使其一士者执别,使其一士者执兼。是故别士之言曰:吾岂能为吾友之身,若为吾身,为吾友之亲,若为吾亲。是故退睹其友,饥即不食,寒即不衣,疾病不侍养,死丧不葬埋。别士之言若此,行若此。兼士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曰:吾闻为高士于天下者,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然后可以为高士于天下。是故退睹其友,饥则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兼士之言若此,行若此。”[1](P59-60)这种“兼士”,就具有后世侠客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的品格了。    墨子而外,先秦诸子著作中“侠”的形象还具有另外一面:争强斗胜,以武犯禁,乃至仇杀灭门。如《列子“子华使其侠客以智鄙相攻,强弱相凌。虽伤破于前,不用介意。终日夜以此为戏乐,国殆成俗。”[2](P199)如《韩非子“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3](P476)如《淮南子“虞氏,梁之大富人也。……游侠相随而行楼下,博上者射朋张,中反两而笑,飞鸢适堕其腐鼠而中游侠。游侠相与言曰:虞氏富乐之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志。吾不敢侵犯,而乃辱我以腐鼠。如此不报,无以立务于天下。请与公?J力一志,悉率徒属,而必以灭其家。”[2](P1295)    秦汉以降,在《史记“侠”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有时候,他们还希望能够左右社会发展,决定历史进程。至少,侠客们在积极表现自我意志的同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从文学的角度看,唐代是“侠文学”空前繁荣的时代。唐人传奇一个重要的描写对象就是“侠”。这些小说作品中的侠大致可分成如下几类:一曰技艺之侠,亦即依靠出神入化的剑术来张扬其侠气的侠客;二曰性情之侠,亦即具有豪情壮志敢于冒险甚至付出生命也要维护尊严或正义的侠士;三曰道德之侠,亦即忠肝义胆,恩怨分明,抱打不平,锄强扶弱的豪侠之士;四曰勇武之侠,亦即英勇善战,敢于与一切敌人争斗的勇士;五曰犯禁之侠,亦即聚众闹事甚至向朝廷挑衅的强盗。    然而,尽管唐人传奇中形形色色的侠士表现了丰富多彩的性格特征,但真正能集“侠”的精神气质之大成的还是明代章回小说《水浒传》中的武松这一英雄形象。    这里所说的武松,是一个文学形象。由于资料缺乏,我们无法还原历史人物武松的本来面目。或许,武松根本就不是一个历史人物。不仅武松如此,《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的历史真实性大都是不可考的。邱炜萱《菽园赘谈“宋江事,见《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者,大略相同。三十六人,除宋江外,皆不著姓名,更何有于梁山泊?其属杜撰可知。”[4](P117)当然,杜撰者并非哪一两位小说家,而是瓦舍勾栏中的民间艺人,甚至还包括好奇传奇的书场受众。    既然是否是历史人物尚存疑问,我们只好看看武松作为艺术形象的生成过程。    宋代罗烨在《醉翁谈录“言这《花和尚》、《武行者》……此为杆棒之序头。”[5](P5)南宋时,有人给宋江三十六人画像,龚开在每幅画像上分别题写了十六字赞语,行者武松的赞语是:“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更要杀人。”[6](P147)到了话本《宣和遗事》中,三十六位好汉的姓名绰号就被弄到“天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