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游弋在艺术的边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湘西,游弋在艺术的边城

湘西,游弋在艺术的边城   电影边城――芙蓉镇 中国论文网 /7/view-7157336.htm   说很多人到芙蓉镇是为了一尝米豆腐的风味,这话并不夸张。本名王村的芙蓉镇因电影《芙蓉镇》而名满湘西。   电影《芙蓉镇》叙述的是米豆腐女主人胡玉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悲惨故事。吸引我的不是表现反思及伤痕文学的剧情,而是芙蓉镇迷人的韵味。胡玉音与秦书田两人被罚扫街赎罪,清晨就得出门。微曦中的芙蓉镇笼罩在迷蒙的薄雾中,石板路上亮着露水反射的天光,静静的古街,不满沧桑的屋宇,只有刷刷的扫地声划过,芙蓉镇洋溢着一份宁静、清幽的气息,像世外桃源般迷人。   抵达古镇,正是午后,远远就看到一片车海与人海。车子暂停在路边让大伙儿下车用餐,然而不到两分钟,前后就堵了一长排车队,喇叭声震天响,我们只好小跑着离开。而此时,我的美梦也霎时被震醒了。芙蓉镇比之其他古镇更加嘈杂、紊乱。   我们用餐的地方在渡口附近,芙蓉镇最有名的“石板一条街”尾端。借此机会,我们正好来趟芙蓉镇巡礼。芙蓉镇的居民多为土家族,已有2000年的历史,近代汉人迁入者众。芙蓉镇在两族人民的交融下,孕育出一种新的文化风貌。旅行团来去匆匆,我们当然无法体会电影画面中如诗如画的美景,但街道上的青石板路仍然蜿蜒在通往渡口的斜坡上,鳞次栉比的土家吊脚楼迤逦在猛洞河畔。我们一路缓缓走去,仿佛融入了《荚蓉镇》的剧情之中,和胡玉音、秦书田等人一同呼吸。只是,有些楼塌了,新楼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散发古味;只是,游人多了,需要清晨或午夜游人散去,才能得见芙蓉镇的清幽;只是,商店多了,喧哗声掩盖了古镇的光泽……   午餐,我们品尝土家风味。酸辣的蔬菜都十分罕见,小虾、小鱼干也别有一番乡土风味。店家最后端上白瓷大碗,醋、辣椒、葱浸泡的汤汁里是雪白的米豆腐。一看是米豆腐,众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忙不迭地舀起一汤匙送进嘴里。那味道就像是煮过的萝卜糕,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倒是被又酸又辣的汤汁逼出了一眶眼泪。后来逛街时,看到贞节牌坊旁最正宗的米豆腐店,食客穿梭如潮水,不免失笑:盛名的米豆腐魅力只在于“新奇”。   车临猛洞河,我一边用餐,一边欣赏着一湾碧绿的河流,此情此景,极富诗情画意。河流左侧,有一道数十条溪流汇成的瀑布哗哗作响,古色古香的土家族老建筑就搭在河岸旁的斜坡上,让古镇增添了无限幽情。这也是芙蓉镇最迷人的角落。是呀!白天的石板一条街太过喧闹,显不出古味,唯有这些僻静的角落才能体会到芙蓉镇的古色古香。   在主街通往民居的小径上漫步,只见整齐的石墙垒出斑驳的岁月痕迹,分外让人感伤。走着逛着,芙蓉镇的五里长街很快走完了。回程的路上,车过大街旁的电影院,我央求师傅停车让我下去留影,师傅也体贴地应允,停在路旁。我飞奔而去,把斑驳的电影院拍了下来。   听说,这家电影院从来只放一部电影――《芙蓉镇》;听说,电影院已经歇业,因为电影院外,已经没有剧照和收费表。只是,电影虽已褪色,芙蓉镇的热潮却正浓。   文学边城――凤凰古镇   到凤凰为的是探访沈从文《边城》的场景。明知沈老已去世20年,凤凰也不再是他笔下半个多世纪前的凤凰了,但心头念的就是到凤凰体会文学的边城,那个纯朴的乡野,翠翠、祖父、傩送二老等人活跃过的土地。   从芙蓉镇经过吉首到凤凰,还有一段漫漫长路,但我仍十分雀跃。土家族、苗族的吊脚楼,是山水间最美的建筑。它们泛着独有的色彩,让我的旅途并不寂寞。   抵达凤凰后,我着实吓了一跳。这哪里是沈从文笔下的小镇?到处是正在兴建的楼房,尘土飞扬。我随手在路边买了一份《神游凤凰手绘图》,在上面寻找沈从文故居。   循着地图的标记,我来到了位于中营街的沈从文故居。这是一座小型四合院,为砖木结构的平房建筑。前后两进,中有一个天井,两边是厢房,大小共11间。屋子有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散发着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沈氏在此度过幼年、少年,10多岁离开故乡后就再也不曾回来,但他的心却一直在这个小城里萦绕。凭着对这块土地的执着与热爱,沈从文把故乡写进了小说,成就了不朽的作品。他,上个世纪20年代就蜚声文坛,一生创作了500万字的小说、散文、传记等,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游人来到凤凰,大多是为了沈从文,想看看他的故居和墓地,看看《边城》的场景,瞻仰他的文学成就。   故居仍维持着素朴的原貌,干净整洁的屋子里,挂着先生各时期的照片,放着先生的书桌、生活用具。第二进厅堂里有先生的白色大理石雕像和速写,两边是名人撰写的文字,最重要的当然是先生的手稿和作品。是这样的居所孕育出如此杰出的人物,让游客神游在《边城》的文学氛围中,令人感怀。   离开沈从文故居,凤凰镇的天空变得更加“文学”起来。一条条老街到处充盈着古意。东门古城楼,以及楼前迤逦的古城墙,还有两旁飞翘的檐角。夕阳下的北门闪着耀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