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的“孤独”.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孔子的“孤独”

论孔子的“孤独”   [摘 要]孔子是一个孤独的智者。他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终生,却始终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源于他站得高、看得远,别人难于企及,源于他对自我信念的坚守和执着,源于曲高和寡后的知音难觅。孤独使得孔子更加深刻、更加崇高,最终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高标,成为了后世无数求索者效仿的楷模。 中国论文网 /4/view-7125258.htm   [关键词]孔子;孤独   一   李泽厚先生在《美德历程》中评价初唐诗人陈子昂有一种“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1](P217)这句话用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身上同样适用。   孤独是一种感觉,它因与群体不合,与时代不合而产生。具有异常孤独感的人要么是超乎常人的智者,要么是弱于常人的低能。前者抛弃社会,后者被社会抛弃。真正的思想家是孤独的,他因站的高看得远没人跟他共鸣而倍感孤独。   李零教授说:“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2](P2)于是以“丧家狗”目之。言语虽然过激,却也是读懂孔子少有的几个人之一。   《史记“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3](P1909)清晰的勾勒出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的窘境。   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鲁国发生了变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昭子的关系接近景公。虽然他向齐景公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论并颇受赏识,但齐景公终于没有重用他,《微子篇第十八》中记载: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孔子就这样默默地离开了齐国,又返回了鲁国。   孔子五十岁后仕鲁,事业颇有了进展,鲁定公曾任命孔子做了中都长官,一年后,孔子又由中都长官提升为司空,再由司空提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理国相职务。但好景不长,孔子就因齐国制造的阴谋而愤然离开了鲁国,开始了他周游列国的苦难历程。   如果看看孔子后期的生命旅程,就会发现他是多么的孤独,多么的寂寞。他满腔热血却处处碰壁,他胸怀大志却鲜有作为,他坚持自我却最终找不到北。   离开鲁国后,孔子去了卫国,但仅居住了十个月,就提心吊胆地离开了卫国。孔子到陈国经过一个叫匡的地方被匡人围困,脱险后又到了一个叫蒲的地方,但仅仅过了一个月,又返回了卫国,终因对卫灵公感到厌恶而去卫到曹。孔子离开曹国到达宋国,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s想杀死孔子,就把树砍掉了。孔子只得离开这个地方。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们走失,被人骂为丧家狗,于是到达陈国,孔子在陈国居住了三年,因陈国屡遭晋、楚两国的侵犯而离开,路过一个叫蒲的地方,正好遇上公叔氏据蒲反叛卫国,蒲人扣留了孔子,孔子与他们订立了盟约,才又逃到了卫国。孔子到了卫国始终不被重用,他的学生冉有被季康子起用,他便在冉求离去之后从陈国移居蔡国。第二年,孔子从蔡国前往叶地。被陈、蔡两国围困,他和弟子们无法行动,粮食也断绝了。于是派子贡到楚国去,楚昭王调来军队营救孔子,才免除了这场灾祸。孔子只得从楚国返回卫国。这一年,孔子六十三岁, 孔子离开鲁国十四年后又回到了鲁国。但鲁国最终也不能重用孔子,孔子也不要求出来做官了,或许他真的累了。   孔子晚年生病了,他的学生子贡去看他,他叹息着唱到:“泰山要倒了!梁柱要断了,哲人要死了!”他边唱边流眼泪。他对子贡说:“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没人奉行我的主张。夏人死了停棺在东厢的台阶,周人死了停棺在西厢的台阶,殷人死了停棺在堂屋的两柱之间。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之间受人祭奠,我原本就是殷商人啊。”过了七天孔子就撒手人寰,离开了这个他还眷恋着的尘世。孔子死时七十三岁。直到死,他也没有冷却他那颗殷红的心。   孔子的一生是孤独的一生,是寂寞的一生。孔子曾经无数次的哀叹过,伤心过。他有一回说道:“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说:“天丧予!”及西狩见麟,又说:“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贡问:“何为莫知子?”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3](P1942)当一个人不无感慨地说出“只有上天能了解我的时候”,也许真得没有人再了解他了。   二   孤独还是一种自我体认。常人与生俱来的孤独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智者的孤独却往往源于对信念的坚守。孔子的孤独就源于他太执着于自己构建出来的理想世界,他为自己的仁政蓝图奋斗终生,却始终不愿意屈己附势。他的不妥协是他不被起用的原因,也是造成他孤独的原因。   孔子说:“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又说“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还说“虞仲、夷逸,隐居放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