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 新浪网.doc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 新浪网.doc

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 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情况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 (二)项目实施情况 二、大学生求职结果的统计分析 (一)性别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 (二)地区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 (三)专业因素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 三、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深度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三)政策供给与政策支持方面的原因 (四)家庭、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四、寻求大学生就业难题的解决方法 学生:进一步更新观念,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并维持大学生身份认同 (二)学校:合理定位,就业为本 (三)政府:政策引导,合理调控 (四)社会:打造公平、公正、宽松的就业环境 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尤其因2006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13万人而显得更为突出了。 关于近年来日益引起政府、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观点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觉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而就业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需要真实、可信的事实材料和同样可信的客观分析作为基础。为此,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于2006年3月起共同开展了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问题的研究项目,并由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于5月至6月间进行了一项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对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多方面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考察。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情况 (一)项目的研究设计 本项研究从对大学生的实际调查入手,希望通过考察大学生真实的求职经历和复杂心态,对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的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思路和政策建议。在相关调查问卷的设计方面,本项研究还期望对社会上较为流行的一些观念和认识作出回应,特别是期望澄清和明确对今天中国大学生的认识,以对大学生的爱护、理解和宽容的心态来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前社会似乎存在一种将问题归因于大学生的较为普遍的看法,人们的一般认识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制约了他们的就业渠道。具体而言就是,大学生往往只看好工作环境好、薪酬较高并且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而对相对较低的就业岗位则缺乏兴趣。因此,本项研究对大学生的相关观念与态度进行了考察,并以此作为客观认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基础。 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大学的学科与课程设置存在很大关系,并与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以及学生干部工作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所以,这方面的问题也是本项研究考察和了解的内容。 同时,来自家庭与社会的期望或压力也可能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所以,本项目也将这方面的问题纳入了考察范围。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促进和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与措施,但却缺乏有效的政策执行评估与反馈机制,因而不能对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际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和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研究还特别将大学生对这些政策与措施的态度及其有效性的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但也是一个构成非常复杂的人群。从学历来看,一般把从大专学生到博士研究生的多个阶段和层级的学生都归为“大学生”,但不同层级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却存在很多差异。这次研究集中关注的是人数最多的本科生,具体而言就是2006届本科毕业生。 在对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本项目还对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以及具体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访谈或电话及问卷访谈,希望发现和确定用人单位需求与大学生自身素质之间普遍存在怎样的距离,以期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提出大学生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应该努力的方向,明确企业和国家在解决大学生就业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可以采取的措施,从而最终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二)项目实施情况 本项研究对全国16所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科学的抽样调查。调查以填写问卷的形式进行,共发放问卷4000份,回收问卷3475份,回收率为86.88%。这16所大学为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山东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云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宁夏大学和兰州大学,在地域分布和专业门类方面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对44位服务于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以及具体部门的负责人所进行的访谈结果,与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基本吻合,对于印证和比较与大学生就业有关的多方面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

文档评论(0)

mghkfg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