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俭的破袍,道光的补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俭的破袍,道光的补丁

张俭的破袍,道光的补丁   被表象迷惑只会导致判断错误,轻则良莠不分,重则贻害无穷。 中国论文网 /6/view-7141042.htm   辽圣宗有一次到云中一带游猎,按照契丹的旧例,皇上经过之处,地方长官应该有所献贡。当地节度使却奏称:“臣辖区内没有什么特产,只有幕僚张俭,为一代之宝物,希望能将他献上。”拿人当宝物献贡,闻所未闻。辽圣宗召见张俭,张俭仪容举止质朴无华;辽圣宗很是高兴,向他问及谋身治世之事,张俭便当面口奏三十多件事,都很合辽圣宗的心意。从此张俭特别受辽圣宗青睐,历任监察御史、司门外郎等显贵之职,号称明智干练。之后,他历经辽国圣宗兴宗两朝,官居宰相,权倾朝野。   照理来讲,当官当到宰相,锦衣玉食基本不在话下,但张俭的生活却极其俭朴,一件破袍子一穿就是30年。在苦寒之地的辽国,预备几件皮袍御寒过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这个张俭就只有一件褪色无毛的旧袍子。官员们纷纷为之侧目,认为他不过是在故作俭朴,想要藉此博取清廉之名。   辽圣宗耶律隆绪也有些不相信。他想:宰相乃百官之首,俸禄银子应该够花,怎么连件袍子都舍不得添置呢?沽名钓誉也不是没有可能。于是,辽圣宗决定耍个心眼,验证一下这件事情的真假。这天,耶律隆绪特意招张俭入宫交谈,趁张俭全神贯注的时候,小太监按照皇帝的旨意,偷偷用火夹在张俭的袍子后面烫了一个小洞,留了个记号。张俭并没有察觉,跟皇帝谈完事情就回去了。转天,张俭依旧穿着那件旧袍子入朝议事。皇帝不动声色地溜达到张俭身后,发现了那个偷偷烫的小洞,这才相信张俭确实只有这么一件旧袍子。   他问张俭:“卿家为国操劳,怎么连件袍子都舍不得添置?”张俭很坦然,回答说:“身为宰相,更应该带头厉行节俭,有件袍子就可以遮风避寒了,做那么多穿不了就是浪费。”辽圣宗深为感动,当众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号召众臣向张俭学习,举国兴起了勤俭之风,国力大增。   无独有偶,大清朝也出了个克勤克俭的人。但这个人不是宰相,而是天下至尊的皇帝。道光皇帝接班之后,大兴勤俭之风,最有名的就是在龙袍上打补丁。据说他的裤子膝盖处磨破了,内务府要给他换新的,他却吩咐打上补丁继续穿。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瞧见皇帝的那块补丁,暗自打开了小九九。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善于揣度上意的大臣们,看到皇帝都打补丁了,咱再这样光鲜亮丽就是不睁眼了,于是纷纷效仿。回家之后吩咐丫鬟仆妇赶紧打补丁,不管破没破,尽管补就是了。更有眼力见儿的大臣,不仅想到了打补丁,还想到了旧衣服,便吩咐人赶紧到市集街肆去买,不要新的就要旧的,越旧越好,最好是打了补丁的。一时间,北京城物以旧贵,补丁风靡,甚至超过了新衣服的价钱。   待到上朝议事,一干臣子穿着补丁摞补丁的朝服觐见皇上,堂上补丁堂下还是补丁,犹如进了花子窝。成了“丐帮帮主”的道光皇帝,瞅一眼下面的大小花子龙颜大悦,统统嘉勉,赞曰:“这勤俭之风日隆,一定会让朕治理下的大清更加强盛的。”   文武百官见道光如此好糊弄,阳奉阴违的胆子更大了,表面上俭朴清廉,背地里穷奢极欲,国力日渐衰弱。勤俭并没有给清朝带来繁荣,反而没落成了任列强欺辱的东亚病夫。   天下之事,成于勤俭败于奢。无论是张俭的破袍,还是道光的补丁,这些俭朴的做法都值得提倡。辽圣宗不看表象,明察秋毫,树立了张俭这个真正俭朴的样板,成为千古美谈。而道光皇帝却陶醉于表面现象,被投其所好的伎俩蒙蔽而不自知,最后沦为误国害民的笑柄。   如此大相径庭的结局说明一个道理,被表象迷惑只会导致判断错误,轻则良莠不分,重则贻害无穷。只有拂去表象看本质,让投机取巧者无处遁形,勤俭之“风”,才能真正成为富民强国的有效手段。   责任编辑:郝志舟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