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历史的谣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影响历史的谣谶

影响历史的谣谶   摘 要:在古代,有这样一种神奇的文字。它时而居庙堂之高,时而处江湖之远;时而神秘莫测无人知晓,时而广为流传小儿皆知;时而能使英雄乘势而起崛起于草莽之中,时而能使王朝迅速衰亡毁灭于战乱之内;时而被君王视为天兆倍加重视;时而则被视为禁言传者皆死。这种神奇的文字,就是传说中的谶纬,以及与其相伴的民谣与童瑶。那么,谣谶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一国之君都不得安生?它出现的目的又是什么?又是如何影响历史的发展?笔者通过研究认为,谣谶其实并不神秘,剥去人为为其披上的神秘外衣,谣谶也不外乎是种流言罢了。 中国论文网 /5/view-7168979.htm   关键词:历史;文字;谣谶   在我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谣谶,它们凭着自身的神秘性和“准确性”在各自的时代引起了一场场轰动,影响着各自时代的历史进程。“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是东汉末年的童谣,内含董卓之名,“八月无霜塞草青,将军骑马出空城。汉家天子西巡狩,犹向江东更索兵。”这是唐朝的童谣,传唱不久,黄巢起义军便杀进了长安,至于贞观年间李淳风和袁天罡两人合力推算出的《推背图》更是预知了初唐后两千年的历史盛衰。不得不说谣谶有其独特之处,能使那么多人为之神魂颠倒,大多数谣谶的出现会带来疾风暴雨的运动,或是战争,或是骚乱,亦会带走许多人的生命。那么,谣谶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又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研究中一窥谣谶对历史的影响。   一、谣谶的产生   想要了解谣谶,首先要了解谶纬,其实“谶纬”本是两个词,先说“谶”,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谶,验也。有征验之书,河洛所出书曰谶。”[1]也就是说,一本写满了各种各样预言,当出现某种情况后人们可以从中找到对应的预言,这样的书就是谶。谶的记载,以《史记“秦谶”为最早,不过有学者认为这个说法系后人所依托,可信度还有待考证,故应该以《史记“纬”呢?“纬,围也。反覆围绕以成经也。”[2]“纬之为书,比傅于经,辗转牵合,以成其谊。”[3]纬书的内容萌芽于伏生的《尚书大传》和继起的董仲舒的《春秋阴阳》,但到汉武帝以后才出现托名于经书的纬书?o也就是说,纬是依傍经义,用阴阳五行八卦等来解释儒家经典。当时《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和《孝经》都有纬书?o总称为《七经纬》。又与《论语谶》、《河图》、《洛书》等合称为“谶纬”,共有八十一篇。而谣就是指歌谣,特别是民谣和童谣。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今人看来,谣谶实乃诳人之举,其人为因素昭然若揭。谣谶旨在宣言国家的治乱兴衰,帝王将相的出世等都是天命的安排,目的就在于蛊惑人心和维护帝王的统治。谣谶的产生让百姓不敢违背上天的安排,只能默默地忍受帝王的统治。   二、谣谶的作用   那么,作为能够沟通天地,能和鬼神交谈的谣谶,它最大的作用是什么呢?在古代社会,自然是用来预言谁能当上皇帝了。比较著名的如预言了汉光武帝刘秀登基的《赤伏符》,目前流传下来的文字是:“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四七二十八,从刘邦建立的汉朝元年开始,到刘秀起兵的地皇三年,这正好是228年,而那一年,刘秀28岁,而那一年,跟随他打天下的将领云集而来,形成了所谓的“云台二十八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条谶语说的都是刘秀。那么这所谓的《赤伏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据目前的考证来看,应该是新莽年间的谶纬家所著,在《汉书刘歆传》里还记载了刘歆听到这条谶语后曾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刘秀,以此希望自己能应谶,不过可惜他尚未造反便被王莽发现,白白丢了性命。据说他直到死前都很相信《赤伏符》,他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原名不叫刘秀,改名的不能算应谶之人,只有原名是刘秀的才是真命天子。后来刘秀也的确当了皇帝,也确实应了这条谶语。   不过在当时,天下大乱,想要当皇帝的可不止一人,所以谶语也自然不止一条,与刘秀同时并且也有较大影响力的还有一人,他叫公孙述,他称帝比刘秀都要早两个月。公孙述认为,孔子作《春秋》为汉朝作预言,《春秋》里记载了鲁国十二公,所以汉朝注定只能有十二个皇帝。那为何他能当皇帝呢?因为《录运法》有言:“废昌帝,立公孙。”《括地象》也说:“帝轩受命,公孙氏握。”这些谶语都表明了姓公孙的人会当皇帝,有了这些谶语作为自己称帝的依据,公孙述自然不会轻易认输,他甚至还写信劝刘秀顺应天命臣服于他。无奈之下,刘秀只好也用谶语回击公孙述,刘秀首先解释了“废昌帝,立公孙”,这是指废掉昌邑王,立公孙(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的孙子)刘病已为汉朝第十位皇帝(西汉的第十位皇帝)并不是指姓公孙的人当皇帝,并且《录运法》里还有一句“汉家九百二十岁以蒙孙亡,受以丞相,其名当涂高”,刘秀指出,公孙述不是涂高,所以当不得皇帝。这样一来公孙述称帝就没有了理由,他的部下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