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岭南园林的文化接受与艺术审美.docVIP

早期岭南园林的文化接受与艺术审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早期岭南园林的文化接受与艺术审美

早期岭南园林的文化接受与艺术审美   从秦代到唐代,岭南园林受到中原文化及海外文化的影响,在造园观念和手法上逐渐形成丰富和多元的特征。早期岭南园林在文化接受和风格转向的过程保持了自身的形式语言优势,并融入生活情状和借助诗文风采,描绘出生动的图景,形成独特的艺术审美内涵。 中国论文网 /7/view-7172234.htm   一、文化接受过程中的早期岭南园林   秦代之前,岭南因其偏远的地理位置和滞后的交通方式,与中原往来并不密切,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也比较缓慢;秦朝统一岭南之后,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南下”现象;秦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岭南成为中原文人贬官流放之地,因此也被贴上了远儒文化、贬谪文化的标签。汉时中原文化对岭南影响日盛,尤其是赵佗在岭南建都之后,汉人的文化习俗得到更为有力的推广。唐开元时,张九龄主持扩建大庾岭新道,使其成为连通南北的主要通道。唐代开始以“道”来进行政区划界,江河与山岭往往可以作为较准确的道界。唐初时,位于五岭之南的“岭南道”大致包括现在广东、广西、海南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甚至还包括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唐之后,随着北方移民的大量涌入,文化交互日渐加深,岭南又开始出现享乐文化、商业文化、开放文化的多元特征。从秦到唐之间的岭南园林体现出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鲜明特征,也适应了地理环境的基本要求。从《史记 “植入式”园林成为典型现象。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赵佗在番禺(今广州市)建都之后兴建的御苑。之后民间建筑与园林受到汉文化影响也日渐加深。也出于一种安全舒适的需求,建筑材料和式样逐渐发生改变。《旧唐书 .传》中便记载了宋.在广州指导原住民烧制砖瓦来代替竹茅的情况。目前考古发现,早期岭南园林也受到西方文化的某些影响。在南越国出现的大型石构建筑遗迹,包括石构的大型水池和 180多米的曲流石渠等,被有些学者认为具有西方建筑文化的因素。随着岭南地区与中原、海外的贸易往来不断繁荣,岭南园林也呈现出一种文化上的杂糅状态。特殊的港口条件使岭南成为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枢纽,也使岭南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早期岭南文化的多元性也导致园林产生了丰富的审美内涵。   二、早期岭南园林的艺术审美   1、形式之美   从目前的考古材料来看,汉代之后的岭南皇家园林在布局和手法上基本参照了中原的宫苑。比如赵佗的御苑不论是在整体规划和局部构造方面都与秦汉时的上林苑及建章宫的做法极为相似,宫苑中采用的“一池三山”模式便产生一种帝王贵胄的浪漫气息,更表达出帝王的神性追求。中国传统造园手法是通过空间的转换与变化来丰富空间层次,既强化视觉效果,又注重对景点的精心布置。赵佗御苑在某些局部就直接采用了秦汉皇家园林“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澜”的造景方法。除了番禺,唐时以南诏地区为主的各类宫苑也出现了类似的植入式景点。唐诗中关于太液池的描述也从侧面印证了这种园林的美景。上官仪《早春桂林殿应诏》说:“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陈叔达的同名诗中也说:“水岸衔阶转,风条出柳斜。轻舆临太液,湛露酌流霞。 ”潺潺的池水描绘出园林的逸动之美,也大致勾勒出园林的布局方式。不同于皇家园林的磅礴气势,岭南私家园林的体量一般不大,极少有北方园林的气势,在建造方式和选用材料方面更具岭南人的生活气息。这种体型上 “小巧”的特点,这也契合了南方特有的审美观念,也是行为地理学意义上对南方风俗人情的一种归类。从出土的一些明器来看,西汉时岭南地区出现的私家庭院都依附于主体建筑,面积不大。从广州东郊龙生岗出土的多座曲尺式宅院和广西梧州市云盖山出土的东汉陶屋可以看出,干兰式宅院一般有由栏杆组成的围墙,形成私密性的院落空间。佛山市澜石八仙岗、大松岗出土的三合院式陶屋也保留了面积不大的庭院,布局也比较随意自由,庭院中也开始种植花卉树木,饲养家禽家畜,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唐朝时长安官宦富户的宅第园林相比显得简单纯朴。   2、声律之美   传统园林中有借景、借声、借香等不同手法,其实质是将客观的自然景观融汇一体,并调动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实现主客统一和意境升华。岭南园林强调乐舞律动之美,其中一个重要特点便是追求声音的境界;而声音之美除了来自风舞枝叶和鸟兽啼鸣,更有潺潺的水声。虽然北方园林也同样有水景,但在岭南园林中对水景尤其重视,水的作用被放大了。为了追求“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几乎到了“无园不水”的地步。张九龄有《与弟游家园》一诗,其中“林鸟飞旧里,园果让新秋。枝长南庭树,池临北涧流”描绘了园中池水流动的场景,突出了当时岭南园林所追求的效果:赋予水之灵动,使之富有乐感。为了达到流水状态,当时也开始采用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考古学者曾于 1995年及 1997年在南越国御苑遗址先后发掘了大砾石和两个特设的石“渠陂”,这些特殊的装置就是用来产生涡流和浪花,发出溪水叮咚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